管治意志是落实“港人治港”的关键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日前在施政报告的公众咨询谈及政府改组,重提她在2017年政纲中“成立文化局”和“分拆运输及房屋局”的提倡;周二(14日)亦在行政会议前的记者会亦承认正著手完成架构及人事编制的前期研究工夫,将交由下届政府落实。

政府架构改组事实上非什么新鲜话题,早在2012年梁振英出任行政长官提出改组,及后林郑月娥竞选行政长官时亦纳入政纲,向市民“推销”相关的政府架构重整计划。换言之,前后踌躇了接近十年的光景。

临近十年的政府改组讨论

成立于2007年的运输及房屋局(下称运房局),本身是为曾阴权政府的政府架构重组计划的一部份。当时公共运输主导房屋发展的概念主导了政府政策思维,因此2007年曾荫权当选行政长官后,本来属于两个不同的政策部门遂合并而成今日的运房局,并统筹香港整体的运输房屋发展。经历曾荫权政府五年的任期(2007-2012),当日的部门合并逐渐演变成政策局要同时兼顾房屋与运输发展工作,不少政策措施被留中不发。

有见于此,2012年梁振英当选行政长官后,运房局便被纳入改组计划之中。奈何时任特首坚持与其他政府改组计划捆绑,尽管当时立法会亦同意相关架构重组,却又因为行政立法机关各不相让,改组最终不了了之,相关议程亦成为了2017年林郑月娥竞逐行政长官的“新议程”。及后,2018年林郑被问及有关改组的进度,她仅表示“未有时间表”。今年5月,她又暗讽重提旧事的梁振英为“KOL”,表示政府不会逐项回应。最终,现时政府任期余下不到一年,林郑说“拆局”是为了香港长远发展,令人不禁要问过去四年难道就不用为香港长远发展著想?

至于设立专门政策局处理文化事务,文化界更是倡议多年。尤其是世界趋势著重文化创意和历史保育发展,有关发展不但创造经济引擎动力,同时吸引区内外的游客和产业链发展。而现时“名义上”负责的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只是继承港英时期的手工业社会发展的政府架构,其角色定位最多只是提供文娱及康乐等的优闲服务,例如建造图书馆、公园设施等等。具远眺和筹办大型活动的政策局欠奉,设立文化局因此是上任与现任特首的政纲项目。上任特首梁振英至少尝试过“闯关”立法会,今届政府当选后却一直说“无时间表”而未曾落手做好“开局前”的架构及人事编制前期研究工作。现在特首说这些都是“不能够回避的议题”,过去政府不正正是已经回避了文化界与社会的提议多年吗?

“踢一踢,郁一郁”的管治逻辑

政府改组工程早已提出将近十年的光景,却在这个时候才被特区的官员放进“研究”的议程,具体执行的日子仍然未定。惟“一国两制”的设计本来就是期望特区政府的官员可以有意识地管治好香港的大小事情,而非这样“踢一踢,郁一郁”。香港的官员往往将许多问题拖延不决,老调重弹地用着差不多的借口推塘不做。近年政府又将所有事情的责任都归咎于立法会拉布、“黑暴”,姑勿论原因是真是假,民主派已撤出立法会一年,街头示威也早在去年初疫情爆发后逐渐绝迹,这时候再重复这些说法只会更显得是借口。

去年以来,中央政府强势关注香港的管治问题。除了治安之外,港澳办主任夏宝龙明确表明2049年前香港要告别㓥房,中联办主任骆惠宁则说香港“慢进也是退”,中央政府亦就十四五规划派出宣讲团到香港讲解国家发展蓝图。已经在任四年的行政长官好像最近才察觉到政府改组不能没有时间表,承认正在著手完成有关政府改组的前期“研究工作”,那么过去四年到底又是否在做好管治工作?如果事事要中央“支持”才办,香港官员是否忘记了“一国两制”本身就是应该由特区政府一方做好“港人治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