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民生、民主法治就是“一国两制”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由《港区国安法》的落实到选举制度的修改,相信没有谁会不认同“一国两制”经过了演变,香港进入“一国两制2.0”的年代。“一国两制2.0”必然有别于“一国两制1.0”,但其实质内容将会是怎样?港澳办主任夏宝龙上周提出的四个“期盼”,无疑值得思考。

全国政协副主席、港澳办主任夏宝龙上周五(7月16日)出席“香港国安法实施一周年回顾与展望”专题研讨会,指出“香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大有可为”,但对香港“一国两制”的实践提出四个“期盼”。

期盼经济繁荣、住房改善

或许叫人——特别是高官和建制派——意外的是,第一个“期盼”并非与国安法或治安相关的政治表述,而是香港的经济和民生状况:“经济更加繁荣,各项事业发展更加均衡,社会更加和谐安宁”。夏宝龙甚至以“特别是”来强调,“现在大家揪心的住房问题必将得到极大改善,将告别㓥房、‘笼屋’”。

须知道中共政权作为社会主义政权,必然以社会民生为重,中共在历史上也非常强调人民的支持。自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府对经济繁荣、改善民生问题的决心及成果有目共睹。对于香港的期盼,或者说是特区政府的评价要求(KPI),以经济和民生为第一项也是自然不过之事。

期盼民主进步、法治完备

虽然在后修例、后国安法年代,许多人认为香港民主和法治倒退,甚至有人论断中央政府不打算再发展香港的民主和法治。但夏宝龙的第二个期盼,恰恰证明了这种说法的错误:“我们期盼那时的香港,民主制度有更大进步,法治更加完备,权利和自由有更充分的保障,人人可望实现更全面的发展”。当然,双普选目前未有时间表,《港区国安法》与香港的普通法制亦要时间磨合及适应,但民主及法治的进步依然是香港最终要朝往的方向。

值得留意的是,在第二个期盼,民主、法治、权利和自由本身不是自足的标目,而是提供有利的环境令“人人可望实现更全面的发展”。夏宝龙甚至勾勒出一个美好的社会愿景,“孩子都能健康快乐成长,学生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青年都有广阔的就业创业舞台、都能去追逐自己的梦想,长者都能颐养天年,全体市民都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由此可见,香港发展民主政制的目的也是要实现良政善治,让市民生活得更好。

一国两制是辩证的有机体

第三个期盼是“一国两制”的实践的“爱国者治港”的实现,可以说是属于大家最常理解的政治层面的期盼。本质上,这个政治期盼与经济民生、民主法治并列,没有高低之分。甚至从次序角度而言,我们可以说经济民生、民主法治被列在第一及第二点,先于政治目标,可以说是其构成了政治期盼的基础。亦即是说当香港经济繁荣、社会有序,“一国两制”的实践成果更容易丰硕。

一些人用二元对立的角度,认为香港要么是跟随西方意识形态的香港,要么就要沦为一个普通的中国城市,与其他中国城市无异。但若然如此,中央政府又何必坚持保留“一国两制”?夏宝龙最后一个期盼既是“中西合璧、高度文明的现代化国际大都会,将成为全世界都为之心驰神往的新的东方明珠”,便可见香港在“一国两制2.0”之下既是中国的城市,是“东方明珠”,但同时结合了西方文明,为全世界所欣赏。

其实“一国两制”从来都是为香港保留弹性空间、作为兼取中西所取的理念,这亦说明了为什么虽说香港走进了“一国两制2.0”,但这仍然是“一国两制”而不是“一国一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