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宝龙直陈民生问题 香港官员重度拖延症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拖延症”泛指拖延事情不做的行为或心理习惯。拖延症的问题有轻于鸿毛,亦有重于泰山。若然是政府对于社会重大问题拖延而不解决,则必然属于后者。

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周五(16日)出席全国港澳研究会研讨会,主题虽为《香港国安法》实施一周年,但他特别指出香港在实施国安法后,将大有可为,包括期盼香港“特别是现在大家揪心的住房问题必将得到极大改善,将告别㓥房、‘笼屋’”,也包括“孩子都能健康快乐成长,学生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青年都有广阔的就业创业舞台、都能去追逐自己的梦想,长者都能颐养天年,全体市民都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事实上,中央政府的港澳体系官员已不只一次关注香港的民生问题。主管港澳事务的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今年3月曾经指出,香港解决房屋问题难度很大,但总要有开始解决的时候。然而,特区政府的官员似乎一直在拖延问题。

由笼屋、蜗居到㓥房

早在廿多年前,民间组织如香港社区组织协会已关注笼屋及板间房问题。随着经济发展,笼屋逐渐少见,但接着“蜗居”成为了社会现象。后来再有㓥房问题,一家四口瑟缩百呎单位,环境及安全堪虑。

住屋问题,香港官员本应比中央官员更加清楚,但一届又一届的政府拖延问题而不解决。甚至即使2019年发生了社会骚乱,及去年新冠疫情暴露社会不公及贫穷问题,仍未见官员下定决心根治问题。过去一年特区政府在治安及国安问题上雷厉风行,在此外却无所作为,乏善可陈。夏宝龙周五指出,国安法发挥止暴制乱作用后,“政府可以集中精力防控疫情、发展经济、改善民生”。香港的官员却停留了在止暴制乱的层面,落后了形势可谓不只一年。

对于治港者,夏宝龙明确提出要“善于破解香港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有效破解住房、就业、医疗、贫富悬殊等突出问题”。单以房屋问题为例,纵然不能一下子完全解决,但由楼市调控、收地建屋、增加供应到提升公营房屋质素等,短中长期措施皆不或缺。这还未算上就业、医疗、贫富悬殊等问题,均可以产业转型、增加公营医疗、第一次及第二次分配来对症下药,只看官员是否打算解决问题。

抑或现届政府眼看任期余下不到一年,已抱看守心态,打算再拖延多一年,留给下届政府才应对?如此不但是磋商岁月,更是要市民以每天的生活付上切实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