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场”问题竟也困扰香港十数年
康文署上周五(16日)宣布将于5月起推出新措施,打击炒卖政府场地租用时段的“炒场”行为。署方将规定未能如期使用场地,没有在用场前一天取消,而且连续30天内累积两次不取场纪录的租用人,会被禁止预订康文署场地90天。不过“炒场”风潮是否能轻易解决,社会目前仍难以乐观。
早在2007年,传媒已发现炒场问题存在。因康文署场地是以先到先得形式发放,普通市民根本难以在早上七点上网预订场地,也难以亲到场预订,变相想打波的上班族需要上网买场,甚至“聘用”长者或学生帮忙排队,网络上康文署的用场时段变得有价有市。2007年时有市民表示已向康文署投诉,无奈从事后观之,康文署纵多次修改订场方法,或以实名方法打击“黄牛”,时至十四年后的今日炒场党依然存在。
场地炒卖十数年 政府一贯叹慢板
康文署随后虽然要求场地租用人出示身份证,以核实使场地使用者为真实用家,但到了2012年,申诉专员公署仍发现有炒卖集团利用漏洞,炒家在预订场地后故意不出现,让“客人”使用后补场地“执鸡”补上。
康文署到了2017年终于宣布开发全新系统取代康体通,引入抽签方式预订和分配场地安排杜绝“炒场”问题。不过2017年预计2022年全面推出新系统,时至2021年却已推迟至预计2023及2024年分阶段推出。炒风至今,依然不绝。
炒场回报可观 慎思政策细节
据《香港01》近日发现的康文署内部指引,未来打击炒场的措施将会加辣,租用人未来或难以再用“执鸡”漏洞将场地转手,而且康文署会纪录“执鸡”人士资料,也相信能从场地买方做为线索追寻卖家源头。本来应属公共资源的康文署场地遭人炒卖谋利,无疑是害苦了一群有心打球的“波友”,白白养活了一班以炒场维生的“炒场师”。政府仍可从政策细节上再进一步堵塞漏洞,例如可要求租用人在离场登记,迫炒场师在场“呆坐”加大每次交易成本等,防范不法分子再利用其他漏洞。
不过政府更须反思的是,为甚么连场地租用这类地区康乐层面事务都要花费十四年时间处理?社会在2007年时已能意识到问题所在,但及后包括康文署和民政事务局在内的政府部门竟无所寸进,见步行步,随后再让问题困扰市民多接近十年。香港政府或许应该向市民解释遏止炒场的技术复杂性何在,而且正视官员怠政的根本问题。单单打击炒场师竟要花费十四年,实在难让市民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