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开放将迈出第一步 考验官员智慧与应变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周三(11月11日),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邱腾华、创新及科技局局长薛永恒等六名官员,公布新一轮的防疫措施。其中最引人注意的莫过于与新加坡的“旅游气泡”和粤澳港人“回港易”免隔离计划。

新加坡旅游气泡将于11月22日开始,初期每日有一班往返新加坡与香港的专属航班,每次最多只载200人,到12月7日航班数目每日增至两班。“回港易”计划将于11月23日开始,供过去14日在粤港澳区域的香港居民申请,初期深圳湾口岸每日名额3千个,港珠澳大桥每日名额2千个。两个计划皆要求抵港人士需持出发前三日内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而对于新加坡旅客,港府更是要求在出发前的核酸检测外,再加一道抵港后于香港机场的即场检测,起到双重保险的作用。

11月23日起,符合条件的内地港人回港可免隔离。(资料图片)

当局需应变方案

通关先在小部分群体试行,能够较易控制风险。而用较为严格的核酸证明取代隔离检疫,也能更有效率和方便,帮助香港迈出有限度开放的第一步。惟目前方案也有值得进一步探讨完善和警惕之处。

比如,新加坡旅游气泡有明确的叫停机制,即当有一方在一星期内的无关联确诊病例每日平均超过五宗,计划则会暂停至双方无源头个案每日平均少于五宗才会恢复。然而“回港易”计划则暂时没有设定明确的叫停机制和备案。虽然从目前公布的数据上看,广东和澳门都属于低风险地区,输入风险理应不高。但随著回港政策的宽松,圣诞假期和新年假期的邻近,人员流动性或加大,或增加一定的挑战和风险,港府若制定明确的干预或叫停备案,一方面可以避免社会将来陷入争执或举措不及的风险中,一方面也能让香港市民更有信心接受该计划。

封关已久,经济和民生的需求有促使社会必须迈出这一步。惟由于外围疫情升温,而香港内部第三波疫情仍未完全断尾,不时仍有本地无源头个案,两个对外开放计划可以说是在具挑战的大环境下进行。因此,政府须拿出十二万分的警醒和万全的准备,带领社会在疫苗普及前寻求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