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的想像与现实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近日在中国内外呈两面走趋势,一方面,中国以外地区感染个案急速上升,显示病毒已在全球迅速传播,为各国共同带来公共卫生考验;另一方面,内地确诊个案不断减少,首先爆发感染的湖北省会武汉在周二(10日)新增确诊数跌至13宗,国家主席习近平当天飞往武汉考察疫情防控工作,外界视此为北京释出疫情基本受控的信号。当然,正如袁国勇等专家一再警告,抗疫之路仍然漫长,然而回顾过去这个阶段这场突如其来疫症在香港引发的种种争议及所暴露的社会困局,对做好新阶段的抗疫工作乃至推动疫后社会重建,无疑有重要意义。
自去年12月底新冠病毒曝光至今,无论是中国内地、国际社会、以至于香港,都发生了无数令人意外之事。肺炎疫情的传播之快速远超当初很多人想像,除了疫情严重的程度之外,这段时间发生的很多事情也超越了不少港人的“想像”。最广为香港人所熟知的“意外”,可算是日本处理疫情的手法令人大失所望。长久以来,日本人一直予人专业严谨、一丝不苟的正面形象,更是不少港人心中的“家乡”。然而,日本处理“钻石公主号”邮轮的表现却令人大失所望。除了检测拖延日久,船上的防疫工作更备受挑战,其后又相继爆出吹哨人疑似被灭声、政府疑似压低确诊数字等负面消息,其多年以来辛苦经营的形象一朝尽丧。
然而,假若认真了解日本的状况,发掘其“落妆”后的社会现实,实在不难发现日本政府处理新冠肺炎各种令人震惊的失误,都不是偶然的意外,而只是其现实面的延伸。在日本以外,新冠肺炎就像一把利刃,切开了一层而又一层的想像迷思。美国政府面对疫情举旗不定,不愿为此而牺牲经济;意大利应对不够快速引致当下大爆发,当疫情扩散至欧洲各国时,欧盟各国却又有各家自扫门之雪的表现。当初争相嘲笑中国的西方社会,当疫情杀到之时,却又是如此手足无措。凡此种种无一不值得港人思考“心中的那个想像”与现实是否一样。
立场影响了判断力
对香港而言,疫症可谓在“最坏时刻”来袭,为仍深受反修例运动撞击的脆弱时局火上加油,政府在口罩供应等迫切问题上未能急民之所急,使过时施治思维与僵化官僚作风表露无遗,进一步跌向失去管治威信的深渊;另一边厢,反修例引燃的政治亢奋与二元对立情绪也持续发酵,不但使得设立检疫中心等不可或缺的防控措施无法在理性社会氛围下成事,甚至发生多宗以放置炸弹等极端行为企图迫使政府“全面封关”的严重案件。我们对这些乱象与困局感同身受——做为香港的媒体,《香港01》致力为社会提供关于疫情发展的各种资讯,也对由此触发的现象与问题剥茧抽丝,作出了不少直白评论。我们既大力鞭挞政府的不作为,也大声反对一些激进反对者对设立隔离区和指定诊所等问题上“为反而反”的态度,当中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喜欢听、愿意接受。
无可否认,如今明显有两种不同的“世界观”在香港社会对碰,体现于“黄”与“蓝”的对立:“黄丝”崇拜西方价值,对其有各种美好的憧憬,同时又因讨厌中国或是中共而对内地有各种偏见;“蓝丝”恰恰相反,对西方不乏批判,但对香港本身以至中国与经济崛起共同存在的种种社会问题却视若无睹。当社会充斥这种各自围炉取暖的心态,无疑极不健康,导致很多人看问题的时候,会自动先戴上一层过滤镜,先追求“立场正确”或“政治正确”的“友军”,再去思考到底内容如何。反修例期间,示威者高举着“黄蓝是政见,黑白是良知”的标语,颇令人动容。吊诡的是,随着反修例示威走向极端,反对示威的人又举出了同一句标语。到了疫情来袭,双方又同样打出“黄蓝是政见,抗疫是良知”的旗号。说到底,无论是“黄”是“蓝”,看到的“黑白”与“良知”,无非不是“各自表述”罢了。
只有回归事实本身,放下带有立场的“想像”,才是真正认识香港、中国、以至于世界的态度。如何才是实事求是?我们认为,中国初期处理疫情存在隐瞒、禁言等流弊,反映了中国体制内的脆弱一面,殆无疑义;但事实亦证明,那些疫情发初期盲目认为外国会比中国“做得更好”,甚至附和于西方媒体主流论述认为“如果发生在外国疫情便不会扩散”的粗疏论调,也已再经不起考验。把目光再放到反修例风波,我们在政府一年前提出修订《逃犯条例》之初,便指出它并没有迫切必要性,但却不断然否定它的合理性,并且促请政府要积极聆听民意,反对其以粗暴手段强行推动;在政改问题上,我们认同中央和港府应正视港人对民主的诉求,但绝对无法接受将香港社会的命运绑在汽油弹与炸弹上的极端作为。
在带上了“过滤眼镜”的人面前,这样的态度两面不讨好:“黄丝”看到的可能只是对他们的批评,并因此标签成敌人;“蓝丝”也因看到对政府的批评而视为异己。这种“盲人摸象”般的情况,在在是囿于立场看待问题的结果。然而,我们始终相信,也一直坚持看待事物必须客观理性,而不是以个体喜好和立场为标准,目标始终是与社会大众同行,积极寻找香港的出路,走出“黄”、“蓝”对立的撕裂局面。
为尊者讳,为贤者讳?
社会并不应继续沉醉于以“黄蓝”二分方法去理解事物,应以事实为讨论问题的基础,而非以立场先行。在两极化影响下,很多香港人习惯以阵营为界限,但凡是这边阵营的,一切都是正确,但凡不是这种阵营的,一切皆是错误。这令到很多人对事物的看法都是“对人”,而非“对事”。用西方逻辑学的讲法则是“ad hominem”,而非“ad rem”。讽刺的是,一些人不愿承认“中国人”的身分,但“对人不对事”这种现象却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极为相似。中国传统的善恶观往往将人性二化,善者恒善、恶者恒恶。这也产生了一种避讳文化,当善者做出恶事时,便要“为尊者讳,为贤者讳”,避免损害其正面形象。然而,一件事孰是孰非,并不会因所做之人不同而异。在当下坚持“对人不对事”的思想,往往令人囿于立场而渐渐失去自我反醒的能力,更可能助长了思想极化的流弊。
有些人批评我们的做法只是“骑墙”,认为结果很可能只是“逐二兔不得一兔”。恰恰相反,作为一个倡议型谋体,《香港01》并不讳言我们不追求传统意义上所谓的“中立”,不以双边讨好、各打五十大板为目标。我们希望社会打破“黄”、“蓝”对立,因为我们相信,香港社会只有放下意识形态对立、破除心中的“想像”、面对现实作有意义的讨论,才是积极推动社会前行的根本动力。为此,我们愿与社会大众一起打破“黄”、“蓝”隔阂,并肩找寻香港改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