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新闻为何不胫而走——“真相”死因聆讯(二之一)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常言“战场上率先阵亡的是真相”,深陷政治风波及街头冲突的香港亦如此。中大近日一项民意调查指出,政府支持者及反对者以立场先于事实,对同一宗新闻的解读可以完全相反。
若给“真相”召开一场死因聆讯,我们会找到什么?

修例风波以来,与警民冲突相关的传闻不断,甚至有传警察性侵犯及袭击示威者致死等。香港中文大学传播与民意调查中心就四项传闻,了解有多少人及什么人相信。

  认为真确 认为虚假 认为未经证实 不知道
“7月21日元朗事件嘅起源,系民主党议员林卓廷带示威者到元朗示威” 17.4% 44.4% 30.8% 7.4%
“8月25日荃湾示威中,有片段显示警方向示威者方向投掷气油弹” 31.1% 19.7% 40.0% 9.1%
“8月11日示威中有女示威者眼睛严重受伤,伤势系警方嘅布袋弹所致” 51.5% 10.9% 35.8% 1.8%
“有警察假扮示威者混入群众然后拘捕示威者” 85.4% 2.0% 11.2% 1.4%

根据新传学院院长李立峰公开的结果,受访者的判断与其政治立场有密切关系。例如支持政府的受访者,较多认为7月21日元朗事件的起因是林卓廷;反政府运动的参与者,则较多认为8月11日女示威者的伤势由警方所致。

调查结果所反映的“先入为主”思维,无疑是近月假新闻和未经证实消息广为流传的重要原因。许多人对警察及示威者已有既定立场,认为其中一方正义而另一方邪恶,“蓝丝”便自然认定泛民议员生事,“黄丝”则觉得坏事是由警员所做。“WYSIATI”和“偏见同化”的心理习惯影响我们的判断,此点《01周报》已曾剖析

立场行先 不重视“FC”

传闻满天,香港人逐渐明白核实(fact check)之重要,并有“已FC”、“未FC”等说法。然而,许多网民仍不核实资讯,只见消息经多人流传,便信以为真。其实,不少传闻均没有出处,或是出处匿名,如“朋友的朋友”、“我的朋友可靠”等,即使加上“已FC”等字句,其实也是未经核实甚至是无法核实之言。我们的偏见和轻率,无疑在推香港进入“后真相时代”。

“后真相时代”之说愈来愈常见,但其意思却非人人皆知。后真相时代充斥假消息,但两者并不等同。在假消息充斥的社会,若多数人仍然重视消息真伪,愿意核实传闻,那并不是后真相时代;但当假消息充斥社会,而多数人亦不介意接受假消息、放弃求真,那便是后真相时代。正如许多人批评美国民粹总统特朗普,不只因为他经常说不实之话,更在于他对真与假毫不重视,例如曾信口开河说,纽约交易所在九一一翌日仍然开市——只消几秒便可证伪的假消息。

在这个夏天,多少人曾经说“未FC,但先转发”?多少人甚至曾言“不用FC,总之是真”?香港并非真正的战场,但“真相”已经率先阵亡,凶手或许就在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