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灯柱倒下 政府如何重拾光明?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上周六(8月24日),示威者在观塘游行时锯断智慧灯柱,质疑政府将以灯柱监控市民,创新及科技局和资讯科技总监办公室多番澄清均无功而还,局长杨伟雄慨叹香港经历创科黑暗一天。
铁柱断裂,不但象征官民的信任已彻底断裂,亦令商界和科技业界或需重新评估,是否值得在港投资创科。政府若不及时重建制度信任,尤其是施政更问责和公开透明,势必重创香港迈向智慧城市之路。

杨伟雄形容“8.24是香港创科黑暗的一日”,指有人罔顾事实、公然大肆破坏智慧灯柱,令人痛心。(余俊亮摄)

政府监控人民之说本已甚嚣尘上,随着反修例示威愈演愈烈,示威者更担心政府透过各项监控装置搜捕示威者,令七月启用的智慧灯柱成为众矢之的,市民就此发起观塘游行。创科局和资科办纵于游行前澄清,灯柱不具人脸识别功能,亦不能侦测或读取身份证资料,但示威者亦没有释疑,甚至摧毁灯柱。民意之反弹相信已提醒了政府,目前暂缓的三项探测和摄影功能,切勿贸然重启。

示威者拉倒灯柱后,“解剖”其内部零件,引发网民和科技业界讨论会否有不可告人的用途。引人关注的“BLE Locator Model: SPLD01”装置,其供应商网页连接往上海三思路灯公司,即内地“天网”监控工程承办商之一。资科办澄清是蓝芽发射器,能够准确给予自动定位。要知道,定位不一定等同追踪资料;该供应商亦发声明,指内部人员早前误将其网页连结上海三思的网页,而网页连结提及的路灯控制系统,并没有应用予香港智慧灯柱项目。

+2

可惜的是,政府和企业即使及时解说,亦未能扭转市民抗拒的气氛。一来,全景摄影装置本就高达4K水平,不少人仍认为政府降低拍摄的解像度,只属权宜之计,政府日后仍可调升画质,恢复高清拍摄。二来,既然灯柱已备,日后加入人脸识别功能难度不高。归根究柢,反对者对政府没有信心,担心即使当下不被监控,将来亦有此危机。

当智慧灯柱引起忧虑之时,已象征官民互信跌入低点;是次灯柱被锯断和拉倒,更直接冲击科技业界和商界对香港推动创科的信心。香港通讯快速、人口密集是发展优势,业界正在推动5G通讯、物联网、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等领域,但当政府无法在科技以至其他范畴取信于民时,市民又会否愿意接受新科技?业界自会担心技术能否普及,担心会否拖慢新技术转用而影响回报期。

再者,上述灯柱供应商在周日(25日)称董事的家人及雇员受到人身威胁,加上公众对装置服务起疑,决定停止新供应及安装港府智慧灯柱项目的其他智能装置。当企业人员忧心香港不是安全营商的地方时,同行见状,会否同样打退堂鼓,尤其不敢竞投政府合约?

政府多番提及反修例运动重创本地零售、饮食和旅游业,似乎轻视了社会缺乏互信下,对创科行业的打击。这种打击不是多发资助、减免收费就能补偿,而是重建港人对科技的制度信任。就个人资料范畴方面,政府要毫无保留交代用途,防止失窃,亦要收紧保护私隐的法例,赋予私隐专员公署调查及检控权力。在其他施政范畴,政府亦须行事磊落,犯错后交代过失和承担责任,建立整体、普遍的信任。有了普遍的官民信任,亦可帮助重建科技范畴的官民信任。

科技发展与社会信任的并行发展,部分外国经验堪可借镜。东欧国家爱沙尼亚的电子政务成熟,但人民亦相当信任政府的私隐保障措施。一方面在于政府开诚布公,坦诚交代重大事故,包括2007年个人资料库受大规模数码攻击,国民相信政府无隐瞒,事后更增强信任度。另一方面,现今的资料规例要求,政府部门要取得个人资料,必须先获中央爱沙尼亚资讯委员会批准,负责人员的查阅记录会被自动记下,国民亦可得知何时被取阅资料。

创科局局长杨伟雄称上周六是香港创科黑暗的一天,有其道理。政府即使勉强复修智慧灯柱,让其发亮,黑暗亦不会随之挥去。只有政府为局势降温,认真探索失去互信之源,解决社会深层次矛盾,创科路方可真正重见光明,再次带领香港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