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失控一念之差 还要美化吗?
8月18日,百万计港人再度以行动展现“和理非”精神,让香港渡过了反修例运动演变成街头警民冲突以来首个没有催泪弹的周末,时隔一周,暴力景象重临,虽然激进示威者的数目有所减少,但“勇武”手段却有增无减,从上周六(8月24日)的观塘游行到周日(8月25日)的荃葵青游行,都出现投掷汽油弹的画面,周日入夜后更有少数激进示威者在荃湾撬烂多间店舖的铁闸、打烂橱窗玻璃。
面对乱局,我们苦口婆心地重申,政府必须严肃面对施政的严重不足,展现解决问题的诚意和决心,不能再拖延;对于激进示威者肆意堵路破坏、投掷汽油弹与破坏店舖的粗暴及违法行为,我们必须强烈谴责,也完全不接受有些人视若无睹地将他们称为“义士”,企图美化。社会大众若再隐忍纵容,反而会推送“激进示威者”成为“暴徒”,代价将会是赔上人生。
稍为缓和的局势犹如“昙花一现”,不过一星期的时间,便被暴力场面再次取代,这实在是神经已高度紧绷的香港市民所不乐见、也不愿见的。与以往一样,对于冲突,警方与激进示威者各执一词。警方指出,观塘游行虽获发出不反对通知书,然而部分激进示威者偏离游行路线,并在多区作出堵路、破坏灯柱及袭警。事后被警方拘捕的游行发起人刘颕匡则批评警方及政府打压市民“以和平方式”表达诉求。
无可否认,最近两天警方的执法强度明显加强,周日更首度出动两辆水砲车在荃湾协助清场,警方装甲车亦调派到现场戒备。警方执法过程中使用武力按惯例必然引起争议,无可避免地使人质疑是否属于“合适武力”的执法要求。这种相互指责的场面市民已经司空见惯,但将激进示威者的非法暴力行为继续标签为“和平示威”,就真的是当所有香港人眼睛瞎了。
事实上,即使主办方如何强调游行和平进行,也无法掩饰少数示威者“志不在此”,周日荃葵青游行便有不少人在中途“离队”,在荃湾杨屋道与联仁街交界用竹竿与雪糕筒等物资堵路,摆好阵势等防暴警察到场。周六观塘的示威活动也绝非如组织者所说“以和平方式”进行,所谓的“义士”称谓更是荒谬。当日下午2时许,不少示威者已在牛头角警署外筑起路障,在警方正式作出驱散及拘捕行动前,示威者更已锯断智慧灯柱,并多次向前线警员作出投掷杂物等挑衅性违法行为。
在冲突现场,《香港01》记者更拍摄到有黑衣人从暗角向前线警员投掷汽油弹,然后偷偷返回激进示威者人群中。火势一度波及在场记者,《香港01》两名同事鞋头和裤管著火。所幸火种于数秒后熄灭,没有遭到太大伤害。对于此类罔顾他人人身安全的暴力行为,我们予以强烈谴责。若作出如此暴力行为的人被美化为“义士”,我们认为是完全虚伪的。如果有人认为警员不当使用暴力,为什么没有人批评激进示威者不断将暴力升级,随意堵路,任意挖路掷砖,使用具杀伤力的武器,甚至企图伤害他人?
《香港01》多次强调,暴力根本无法解决问题。我们一贯主张,身为社会主流的“和理非”必须挺起腰杆,用理性有序的手段表达诉求,推动社会改革。之前,有人指责“和理非”没有用,所以让“勇武”站在前面,这种说法是不符合事实的。没有百万人的和平示威,包括对“勇武”示威行为的一时谅解,激进示威者就是大家普遍定义的“暴徒”。“818”的和平场景说明了“和理非”的能量,但正如我们在上周集会和平落幕后的警告,“勇武”停止一日是不够的,必须根除,“和理非”必须持续成为香港社会进步的领导者,更应该积极阻止香港陷入暴力循环,否则所有人都会是输家。
然而,令人担心的是,“以暴易暴”的情绪似乎在蔓延。无论是示威者网上“大台”还是示威现场都有迹象显示,激进示威者已经开始走火入魔,将暴力理据无限上纲,为自己的一切违法行为找寻借口。这股情绪也激发起社会上不同政见群体之间的“暴力竞赛”。网上影片显示,周日黄昏有身穿蓝衣和黑衣的人由的士取出铁通追打黑衣示威者。入夜后,少数黑衣蒙面示威者则跑到荃湾二陂坊大肆破坏商舖,似乎是要报复早前的蓝衣人袭击。随后发生的场面更令人忧虑——有警员在被示威者包围时拔枪,甚至开枪,结果是挑动起在场记者的情绪。
香港变得乱糟糟,许多人突然觉醒,意识到自己应该挺身而出、守护家园,这固然令人欣慰。然而,用暴力发泄愤怒无助于解决问题,它只会让我们陷入相互伤害的恶性循环。仇恨从来都不是药方,必须认清,以暴易暴、以怨报怨不会令人更接近原本要达到的目标,反而可能令事态失焦甚至失控。
特首林郑月娥上周六在社交媒体形容“大家都累了”,对此我们可以理解,但也要郑重警告,时间不等人,香港社会已经受不起任何折腾了。特首呼吁激进示威者停止暴力当然是分内事,但作为风波的始作俑者,如果她依然不够主动强势采取行动,为社会矛盾解开“死结”,将会让社会继续付出代价,亦会将香港带上一条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