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惧右翼民粹 芬兰可成欧洲的“左翼碉堡”?
周日(14日)举行的芬兰大选,左翼社会民主党(Social Democrats)取得17.7%选票,成为国会第一大党,并取得优先筹组内阁的机会。事后,不少报道都对党魁林内(Antti Rinne)击败排外右翼芬兰人党(Finns Party),有望成为近20年首位左翼总理表达欣喜。尽管是次左翼胜选一反近年于欧美冒起的“反自由主义”(Illiberalism)风潮,但对政治结构相对稳定、长期推行社会民主主义的芬兰来说,芬兰人党的支持度位居第二(17.5%),实在是一个警号。
左翼获胜 却不代表排外右翼已败阵
如同选前民调显示,社会民主党相隔廿年,终于摆脱反对党的身份,成为国会第一大党,但由于没有政党取得足够议席,故未来林内能否顺利组阁,仍存疑问。更甚是,各政党对是次选举的重点议题分歧甚大,未来或使芬兰出现像去年九月瑞典大选后,长达四个月的悬峙国会局面。
回到选举,是次的焦点争议有二:一是社会福利政策的走向;二是外来人口的“威胁”。2015年大选,现任总理西比莱(Juha Sipilä)(已在上月呈辞)所领导的中间派,凭着提倡社保和医疗的改革赢得民意授权,望能解决日益沉重的公共开支。虽说在西比莱领导下,芬兰已走出经济衰退的阴霾,去年更成功削赤,但不少紧缩措施,如减少失业救济金、冻结养老金和削减公营部门的假期工资,亦同时使基层生活大受打击。而后续社福及医疗改革失败,更直接导致西比莱须问责呈辞。
林内乘着民众对紧缩措施抱有怨言,决意反其道而行,可算是选举成功的一大因素。选前,林内不但容许以人道理由收留部分难民,也承诺扩张福利开支,将每月不到1,400欧元的养老金增加100欧元,以助逾55,000名养老金领取者脱贫,且支持加征消费税与资本增值税,以抵消未来的福利开支。就此而言,林内的政纲可取之处在于,不但为社民党带来优先组建内阁的机会,也针对了近年“反自由主义”思潮的底因,提出甚具价值的药方和反制之道——即是把基层需要和经济不均,视作施政的重中之重。
不过,即使林内的经济、社会政策,或可应对后全球化年代的分配不公,纾解欧洲普遍存在的反建制、反菁英浪潮,芬兰能否可成欧洲的“左翼碉堡”,仍须看林内和欧盟如何处理外来人口和移民的议题。
鼓吹排外的芬兰人党能位居第二,已是不容忽视的风向标。须知,现时由哈拉阿霍(Jussi Halla-aho)领导的芬兰人党,实为两年前“大分裂”的产物。在2017年党内选举中,哈拉阿霍成功击败Sampo Terho出任党魁,后续又更因哈拉阿霍有意把党的立场推向极端,惹起党内温和派不满,另立炉灶。换句话,有别于上届选举,是次芬兰人党的支持者,大多都是认同极端的民族主义、反移民和疑欧派,而非混杂着温和的声音。因此,17.5%的得票率,对素来稳定的北欧政坛已算是“危险的警号”。
虽说林内早已明言因芬兰人党的极端立场,将不会与其党合组内阁,但未来能否在经济议题与他党达成共识组阁,目前仍是言之尚早。但是,置于宏观的欧洲政局而言,社民党能相隔廿年再度赢得大选,也是反映出选民对其政纲的信任,并希望提升政府可在资源分配的职能和积极性,以拉近扩大中的贫富差距。这一点,不但为法国“黄背心运动”隐藏的社会症结开出药方,同时亦可抗衡日走极端的政治取向,调和近年的“反自由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