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派钱4000到长者补助金 政府亟需理财新哲学
周一(1月21日),“关爱共享计划”开始接受申请,合资格市民可获4,000元,但不少人抱怨手续繁复;上周,林郑政府终承认长者综援“执行出问题”,提出“就业支援补助金”让合资格60至64岁长者申领。两件事并非凑巧,背后折射出的是新自由主义财政理念。
以“同行”为口号、“理财新哲学”为纲领的林郑政府,是否有心突破香港多年来的桎梏,缔造以人为本的财政哲学?
“我不是客户、顾客,亦非服务使用者。我不是懒人、等政府养、乞丐,亦非小偷。我不是一个国民保障号码,也不是萤幕上的新讯息。我交帐单,未曾欠交一毫,我为此自豪。我不仰靠别人,但若看见邻舍有需要,我尽力伸出援手。我不求也不收捐赠。我的名字是Daniel Blake。我是人,而非狗。作为人,我申索权益。我要求你待我以尊重。我Daniel Blake是个公民,恰如其分。”
2016年电影《我,不低头》的主角说出这段话,字字铿锵。故事中,他申领工伤津贴,却遇上繁复的行政程序。导演坚卢治贯彻其左翼立场,以光影批判:英国政府的官僚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扭曲地看待公民应得之福利。
当香港人填写“关爱共享计划”的申请表格时,只怕不少人亦会想起《我,不低头》的Daniel Blake,质疑为何申领应得的津贴,却要如此麻烦:连网上申请也不可以,一定要列印文件填写,再邮寄到政府。
归根究柢,问题不只是行政程序有多官僚,而是香港政府背后的理财哲学深受新自由主义影响,与社会大众愈走愈远。
政策反映背后意识形态
若仍记得,可知派钱4,000元只是林郑政府在压力下的让步。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去年在财政预算案推出不少单次措施,包括薪俸税及个人入息课税退税、利得税退税75%,但很多基层完全不受惠,民怨不少。政府最终承诺向“N无人士”派发4,000元,称之“补漏拾遗方案”。
相似的批评和让步,在过去一个月再次发生。林郑政府执意提高长者综援的申请资格到65岁,引来泛民及建制跨党派议员的攻击。结果,林郑率领局长罗致光等人,郑重宣布“就业支援补助金”折衷方案,向60至64岁没工作的申领综援者发放1,060元。
外界或许可以说,政府终归提供了社会福利,照顾“N无人士”和长者的需要。但必须指出的是,政府只在舆论压力下让步;更准确而言,只在建制派议员压力下让步。这反映官方观念中,社会福利只是一种恩泽,而非市民应得的权利。在财政司司长心目中,“N无人士”之所以“N无”,反映的是他们“贡献”不够;在劳福局局长眼中,60至64岁市民不应该申领长者综援,因为他们有能力工作却不工作,太早退休。这种理财哲学反映的,是一种并无社会关爱可言的新自由主义。
须打破新自由主义桎梏
回看历史,1980年代的英国首相戴卓尔夫人和美国总统列根,将新自由主义引领上高峰;加上“小政府、大市场”和“积极不干预”政策方针,令香港政府多年来都没有承担应有的社会福利,好听是要市民自力更生,难听则是“自生自灭”,无视社会经济结构产生的贫富悬殊。这种意识形态甚至深入香港几代人的骨髓,以至觉得申领政府津贴的是“摊大手板”的懒人,1998年时任社会福利署署长梁建邦更曾言“综援养懒人”。
林郑月娥在2017年竞选特首时,说得其实没错,香港的确需要“理财新哲学”。第一,它必须打破过去数十年新自由主义对香港政府以至社会设下的樊笼,认清它制造的社会不公;第二,要称得上为一套哲学,政府亦必须明白公共财政涉及的是不只是收入和支出,还包括它对社会、公民和政府根本关系的理解,甚至涉及道德。正如英美政坛中的一句俗话:财政预算是一份道德文件。
新一个财政年度的预算案将在二月下旬公布,林郑政府会汲取派钱和长者综援的两次教训,承担应有的社会福利,还是继续对待公民如消费者,以“一次性纾困”了事?若然不真正引进理财新哲学,这两次的碰壁事例只怕会陆续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