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收逾16万难民 瑞典会踏上脱欧的道路吗?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在刚过去(9月9日)的瑞典大选中,极右民粹政团瑞典民主党(Sweden Democrats,SD)的得票较上届增加4.7%,取得17.6%选票,一跃成第三大党。虽然得票远较该党领袖Jimmie Akesson选前预料的20至30%为低,但对过去半世纪主导的瑞典政坛、提倡全民福利主义的社会民主党(Social Democrats,SAP)和相对稳定的北欧政坛而言,SD的得票率已反映出瑞典在全球民粹主义和排外情绪兴起之际,已难独善其身。
诚如欧盟事务和贸易部长Ann Linde所言,瑞典自1995年加入欧盟后,单一市场直接拉动了国内的经济发展和就业,同时亦令瑞典成为欧盟诸国中,少数能快速摆脱欧债危机的国家。不过,近年大量移民和难民涌入,却直接冲击了原有的社会结构和国民身分认同,间接使SD成功打入主流。可见,即使瑞典的脱欧氛围仍未成气候,在未来数年的暗涌亦不能忽视。

瑞典欧盟事务和贸易部长Ann Linde(图片来源:香港01)。

入欧后经济发展见成果 物质考量就是一切?

虽然,在1994年的公投中,仅有52.3%国民支持瑞典加入欧盟,折射出当年仍有不少民众抱有怀疑态度。可是,据IMF的数据显示,自加入欧盟后,瑞典的经济增长在过去廿年都领先不少欧盟国家。在1995年至2008年金融海啸前,瑞典在13年间的实际经济增长平均为3.3%,远超不少已发展国家。

对于瑞典国民来说,入欧的“最佳福利”反映在与欧盟的贸易关系。尽管目前瑞典的经济结构依然偏重公共行政,即国防、教育、医疗健康和社会服务等政府开支,但两国贸易关系,近年亦成了瑞典经济的另一支柱。2016年,瑞典的总出口货物中,有59%是外销至欧盟;而进口货物则有71%来自其成员国。诚如Ann Linde所言,“出口行业已创造逾140万个就业职位,而过去经济快速增长,同时令政府可向国民提供更多福利”。在财政上,入欧后的经济增长,对主张推动福利主义的瑞典,确有正面帮助。

瑞典外交部(图片来源:香港01)。

尽管瑞典与欧盟经济融合并未出现巨大纠纷,但瑞典内部的脱欧声音(虽未成主流),却是针对其他社会议题而来。第三大党、SD领导人Jimmie Akesson就早在大选前,已呼吁国民支持举行公投,就离开欧盟进行全民表决。观乎SD的政治纲领,该党看重的议题并非后全球化年代的经济分配不公,而是社会和身分认同的问题。该党纲领写道:“⋯⋯我们永远不会给伊斯兰主义或其他极端主义留下空间,这是一个民主和平等的土地。在我们的瑞典,我们为自己的文化和传统感到自豪。我们亦重视和珍惜我们前几代继承的东西”。

虽然,Ann Linde并未认为脱欧公投是个迫切议题,并称“超过80%的瑞典国民没有投票支持SD,而支持离开欧盟的数字亦逐步下降”,但反过来看,在瑞典过去半世纪一直偏左的政治光谱,SD的得票率亦向执政SAP发出“温馨提示”:若未能妥善处理移民和难民涌入的融合问题,恐怕SD或会在四年后的选举“再创佳绩”。

瑞典民主党(Sweden Democrats)领袖Jimmie Akesson(余俊亮摄)
+4

五年收逾十六万难民 种族大溶炉冲击身分认同

上世纪70年代时,瑞典在种族分布上,算是一个相对同质的国家。然而,瑞典本着对国际法和人权的信念,开始允许他国的移民前来定居,当中有不少是来自阿富汗、越南、智利、伊朗、索马里和土耳其的难民,渐渐改变了该国的人口结构。不过,一如Ann Linde所形容,是次选举有关难民的争议,是源于自2015年的“特殊情况”。

“2015年起,瑞典已接收约163,000名移民(难民),我们希望欧盟国家可以分担责任”,但众所周知,早有部分欧盟成员国宣布,拒绝接收难民,令过去几年的收容重担,落在瑞典、德国、奥利地、意大利和希腊等国。今年五月,面对国内的反对声音,政府亦不得不宣布将进入瑞典的难民和移民数目减半,说是要“聆听人民意愿及跟随其他欧盟国家的政策走向”。

不过,对于执政党SAP而言,减少接收移民和难民只是处理社会问题的第一步,后续还有更大的挑战。8月13日,哥德堡和其他城镇约80辆汽车被焚烧之后,罪案议题就主导了选举的论述。据官方统计,单是2017年,首都斯德哥尔摩已发生了129单枪击事件,造成19人死亡,升幅接近两倍。民粹政党SD亦把握机会,将移民与犯罪联结起来,并在其线上平台上称,“严重的罪行应该受到严厉的惩罚,并且应把犯罪的外国公民驱逐出瑞典”,以煽动国民对外来人口的恐惧和排拒,提升支持度。

瑞典民主党的纲领写道:“我们永远不会给伊斯兰主义或其他极端主义留下空间”(余俊亮摄)。

撇除短期的治安因素,瑞典的种族分布,一如德、法等欧盟国家,同是左右政坛的重要因素。根据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数据,2000年时,瑞典的穆斯林占总人口不足4%,但到2050年该数字可能会增长至30%。对部分民粹主义的支持者而言,外来人口对原有的社会文化、秩序、礼仪、生活习惯所带来的冲击,将反过来削弱“原住民”多年前在此地筑建身分认同的环境。情况一如部分港人,认为未能操流利广东话、或在公众场所大吵大闹的新移民并非“真.香港人”,并加以排斥。

问题是,在后全球化年代,人口流动已成无可抵拒的潮流,单靠排拒外族亦非长治久安之策,故重点应落于如何处理外来人口对社会和身分认同的“挑战”,即是如何归化外族,令“原住民”接纳他者。平情而论,瑞典当局在归化移民时,其语言培训和就业配对,在过去多年已有不俗成效,但随此之外,向移民灌输该国的“核心价值”— 平等主义,同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这方可令移民具备基本的社交和工作技能外,还与“原住民”抱有相同的价值观,减少因价值观不同亦发生的磨擦,成为真正“瑞典人”。

编按:瑞典议会于周二(25日)通过对首相勒文(Stefan Lofven)的不信任投票,意味勒文将要下台,而新政府的组阁谈判仍在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