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医生.倡议(二)】外地医生质素无保证? 拆解四大疑虑!
提倡放宽外地医生来港执业限制,很多人马上会担忧医生质素变差,影响医疗服务,甚至增加医疗事故。无疑,完全撤废外地医生的所有资格验证绝对是不切实际;但与此同时,情况并不是“非黑即白”,“放宽”之所指不在于取消执业试,而是增加制度弹性、简化现行制度,方便有能力的医生来港行医。到底放宽是否合适,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解释。
【外地医生.倡议】专题
一、医生不足成常态 应该放宽执业限制?
二、外地医生质素无保证? 拆解四大疑虑!
三、人才难求 外国如何放宽执业限制?
问题一:取消执业试必令医生质素下降?
放宽外地医生来港执业限制并不等于完全取消执业试,而是要制定一套更具弹性的过滤制度。按现行制度,凡是在外地受训的医生,不论他来自哪一所医学院,都必须先通过一共有三个部分、考试日期跨越三个月的执业试,再完成12个月的实习,才能得到在港执业资格。更甚者,莫说初出茅庐的外地受训医生,即使是有一定经验者,他们要来港执业,也是相当困难。按《医生注册条例》,医委会有权豁免任何人考取执业资格试,前提是他有令医委会信服的执业经验。但是,按医委会的指引,只有十年经验的医生,更需要是世界知名(internationally renowned),才可申请豁免执业试第一部分的专业知识。这样的制度看似公平,但实际上极为僵化,完全没有分辨人才的能力。
世界上有不少著名大学的医学院,训练的人才有质素保证,绝不比香港逊色。按2018年权威的《QS世界大学排名》,港大与中大医学院排名分别为34名46名,质素固然甚高,但也不是高得天下无双。既然世界上有不少医学院的质素可媲美本港,那么挑选一些有质素的学院、建立豁免名单,容许其毕业生免考执业试,理应也不会损害香港医生的质素。其实香港在九七以前,就曾经容许在英联邦地区受训的医生免试来港执业。这个方式多年来行之有效,也未闻医生质素下降之说,反而有利本地医生人数增长。
此外,要做到“适度”撤销外地医生来港关卡,还可考虑当事人的行医经验,斟酌豁免其执业试(例如可以限定只计算在先进地区行医的经验)。这样弹性处理执业试,便能兼顾吸引外地医生与保证质素。
问题二:外地医生难适应本地医疗系统、不懂广东话?
有专业团体指出,外地医生即使质素没有问题,但他们不熟悉本地医疗体系运作及风土病,未必能适应。这点的确不无道理,但其实即使放宽外地医生来港执业,也可以照顾到这种担忧。
现时的制度采取“一刀切”方法,外地医生来港,要么通过执业试和实习期才能执业,要么就不能执业。但其实评核制度可以采用更弹性的方法,以新加坡为例,到当地执业的外地医生,只要受训于指定的认可院校,便可成为“有条件注册”(conditional registration)医生又或是“临时注册”(provisional registration)医生(前者供已完成实习者申请,后者为未完成实习者)。这两类医生无须考执业试,也能在指定医疗机构工作;在接受监督和观察一段时间后,只要成绩理想,便能成为正式注册医生。必须强调的是,新加坡虽然没有执业试,但医生质素亦没有明显下降︰2016年,新加坡有42.5%医生为外地训练,但每千名医生的投诉个案数目,对比起过往十年并没有大变化。
虽然香港也有“有限度注册”(limited registration)医生的制度,但有限度注册医生并没有新加坡般的“监督期”,没有机制让他们转为正式注册医生。可以说,这种机制只能提供临时人手;事实上,有限度注册医生人数寥寥,至2016年底只有134名,占本地医生总数不足1%,根本难以缓解本地医生不足。其实,只要采用类似新加坡的制度,先让受认可的外地医生豁免执业试等关卡,然后藉监督判断他们的质素,以及能否适应本地医疗体系,诚可谓折衷方法。
另外,有部分人质疑外来医生不会讲广东话,不适合来港工作,这说法的确有少许道理。但话说回来,现时的执业试也不会考核广东话能力,而据报道,确实也有不谙广东话的外地受训医生能通过实习;假如论者真的如此重视医生的广东话水平,便应该倡议改革现行的执业试制度,要求加设广东话能力关卡,而非在讨论应否放宽海外医生来港执业时,才煞有介事般将这问题放大。当然,必须承认,若期望海外医生能在公营医疗系统服务,广东话确是不可或缺的语言要求;但这根本不是无法跨过的障碍——要么加设广东话能力关卡,要么指定来港者须在受监督期间学会广东话,这不就能释除论者疑惑了吗?
问题三:外地医生 = 内地医生?一国两制下无法恢复英联邦医生制度?
不知何故,一提到外地医生,不少港人会立即联想到内地医生︰“放宽外地医生来港”,便即“内地医生可自由来港执业”,进而得出“本地医生质素势必大幅下降”的结论。
必须强调,“外地医生”乃指外地受训的医生,包括但并不等同于内地人;正如前文所言,最理性的做法是建立一个豁免名单,只豁免高质素院校的毕业生,名单以质素为客观考量基准,不一定是英联邦地区,也不局限于内地,而且须定期更新。立法会医学界议员陈沛然曾撰文指,一国两制下,不可能再回复“英联邦医生”制度,也不能选择性地只承认某些内地院校的毕业生,故此最客观的方式就是保持严谨的执业试制度。然而,陈沛然只说对了一半︰只承认英联邦地区或内地训练的医生当然不合理,但最佳的做法不一定是维持严苛的执业试制度,豁免特定的高质素院校毕业生应考执业试,也是可取做法。
问题四:外地医生不会留在公院?
医生团体亦指出,即使放宽外地医生来港,但现时公院工作环境如此差,他们也不会留在公院工作,无助解决问题。就此,提倡放宽外地医生来港执业,是针对香港总体医生不足的问题,而非针对公院人手问题。香港医生比例远比先进地区要低,是铁一般的事实(见前文),无论外地医生来港到底是留在公营或私人医疗体系,对香港病人而言都是好事。再者,获豁免执业试的外地医生,可以规定其在公立医院受监督,这样便可为公院提供一定短期人手。
当然,增加医疗资源、改善医院人手、加强本地培训才是应对本地医疗问题的治本之道;然而,放宽外地医生来港执业与这些方向并无冲突,可以作为应急方案先为香港增加医生数目,长远而言亦可作为辅助方案。而所谓的放宽亦并非指完全撤销所有执业考核,只是利用更弹性的方案吸引外地人才来港;只要设计得宜,要在放宽考核与严守质素之间取得平衡,并非不可能。
其实不少先进国家也有方便外地医生执业的政策,要知详情,可看下一篇文章。
如何放宽才是合理?
注:以新加坡为例,未完成实习的医生会进行实习,他们所持的牌照为“临时注册”,实习地点必然在公营医疗系统。已在外地完成实习的医生则会申请“有限度注册”,可在指定的机构工作(包括公营和私营),并在监督下行医。
输入外地医生相关文章:
【医生不足】人手短缺未来十年仍严重 解决医生荒有何方法?
【医生不足】新加坡设海外医生执业豁免名单 为何在香港不可行?
【医生不足】报名繁复考核病例离地 海外医生来港执业困难重重
其他倡议专题︰
勉强读DSE 不如读“工业中学”?
谁是“香港人”?永久性居民就是吗?
港铁上盖不建豪宅 股民还有兴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