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医生.倡议(三)】人才难求 外国如何放宽执业限制?
医生是重要专业人才,不少国家除了积极训练本地医生,还会推出一些政策,方便和吸引外地医生到当地行医。香港在思考外地医生政策时,亦不妨参考一下其他地区的例子。
【外地医生.倡议】专题
一、医生不足成常态 应该放宽执业限制?
二、外地医生质素无保证? 拆解四大疑虑!
三、人才难求 外国如何放宽执业限制?
新加坡
新加坡不设执业资格试,只有获官方认可的院校毕业生才有资格成为“有条件注册”(conditional registration)或“临时注册”(provisional registration)医生(前者供完成实习者申请,后者供未完成实习者)。其中,“临时注册”者与新加坡本地医科生属同一执业路径:新加坡本地医科生亦会成为临时注册医生进行实习。
在《医疗登记法令》的附表二中,列出了158所院校,主要位于先进国家地区(也包括香港的两所医学院,见下图)。在这些院校受训的毕业生,只要受聘于新加坡医药理事会(Singapore Medical Council)指定的医疗机构,便可登记为这两类医生,当中除了普通科医生,亦包括专科医生。
这两类医生须经历一段二至四年的监督期,只要期内表现令人满意,便能成为正式注册医生(full registration)。这种制度无须外来医生考试,只藉选取名单与监督期两方面确保医生质素。按医药理事会2016年报告,新加坡医生总数为13,478人,当中5,733人(42.5%)为外地训练医生,当中约有4,359名(76%)受聘于公营医疗体系。值得留意的是,2016年新增的有条件注册和临时注册的外地训练医生共768人,当中有193人(25.1%)原本已是新加坡国民或永久性居民,可见外地医生中有一定数目是回流学生。
欧盟国家
不少国家虽也设有执业资格试,但在欧盟体系内,欧洲经济区国家及瑞士训练的医生,可以不经任何考试便登记为正式注册医生。当然,不同国家对欧盟以外训练的医生,取态各有差异,例如英国便要求这些医生须通过执业试(PLAB Test)。
另外如德国,则附有语言条件,要求医生至少达到德语B2水平,才可注册。而欧盟以外训练的医生,可向德国州份当局申请认可其资历(而非通过执业试),一旦认证成功便可成为正式注册医生。但由于认证历时较久,可达数年,外地医生可在认证成功前,可申请成为有限度注册(Berufserlaubnis)医生,先行执业,但此类注册医生有时限,只能短期执业。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医学委员会会举办执业资格试,一般外地医生须通过考试和监督期,才能注册成医生。但澳大利亚同时亦认可英国、爱尔兰、美国、加拿大、新西兰这几个国家的医学资格;在这些地区受训的医生,可成为临时注册医生,只要通过12个月监督期,便可成为一般注册医生。
除了一般医生外,澳大利亚有外地专科医生认可制度,专科学院评估过的外地专科医生可成为有限度或临时注册医生,完成学院要求后,便能成功成为注册专科医生。
香港的有限度注册医生
其实香港亦设有限度注册医生,他们可以毋须通过执业试而在特定场所工作(约七成为指定的公营医疗机构及大学);然而与外地最不同的是,香港并没有机制让这些医生沿着特定途径成为正式的注册医生︰不管这些医生已在港工作多久,假如他们想成为正式注册医生,除非满足到极严格的执业试豁免条件,否则只能“打回原形”,与其他外来医生一同应考执业试。
这些有限度注册医生在港工作以年计,对本地医疗制度和风土病理应熟悉,但他们却仍要满足相同的豁免条件,那岂不是指他们在港工作的经验全无意思?即便今年政府修例,有限度注册年期最长由一年延长之三年,但却无从根本创造一条阶梯让他们成为正式注册医生,故此政策难以改变现状。
各地的有限度注册制度,反映执业试并非唯一、或是无可取代的选才方式。思考如何放宽外地医生来香港执业的规限时,实可以借鉴这些制度与经验,改善僵化的执业资格试制度。
输入外地医生相关文章:
【医生不足】人手短缺未来十年仍严重 解决医生荒有何方法?
【医生不足】新加坡设海外医生执业豁免名单 为何在香港不可行?
【医生不足】报名繁复考核病例离地 海外医生来港执业困难重重
其他倡议专题︰
勉强读DSE 不如读“工业中学”?
谁是“香港人”?永久性居民就是吗?
港铁上盖不建豪宅 股民还有兴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