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区现鼠踪 食环署鼠患指数效用成疑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近日,Facebook专页“将军澳+西贡友”发布一张照片,指有人在将军澳新都城中心百佳超市内拍摄到一只老鼠在雪柜觅食,除此之外,市民在多区也发现鼠踪。纵然近年来“鼠患参考指数”一直维持低位,然而,食环署统计方式却备受质疑,或未能反映实况。此问题耽搁多年,食环署必须认真处理,检讨指标的不足。

老鼠身上带有病菌,可传播疾病。(资料图片)
为监察鼠患情况,本署自二○○○年起,每年在全港进行鼠患参考指数调查,在选定范围放置鼠饵,统计鼠饵被老鼠咬囓的百分比,作为鼠患参考指数。鼠患参考指数调查旨在使用科学化和客观的方法来评估所拣选地区鼠类为患的程度。(资料来源:食环署网页)

 

观乎食环署提供的《防治虫鼠手册》,老鼠带来的坏处甚多,其可以引致鼠疫、寇热、巴贝斯虫病,严重可以致命。为保障市民的安全,食环署务必遏止鼠患,将其影响减至最低。

食环署自2000年起一直提供“鼠患参考指数”,观乎2018年初食环署公布的数据,2017年的整体鼠患参考指数为3.5%,略低于2016年的4%。鼠患指数共分为三级,去年指数低于百分之十,只属第一级,代表情况不严重。

然而,“鼠患参考指数”一直受到质疑,2014年,审计署就曾发表《审计报告》批评食环署。报告指出,食环署提供的参考指数与实况不符,例如2012年及2013年西贡的指数是0%,但是两年的公众有关鼠患的投诉却分别有378及419宗。当时审计署建议食环署与有关部门须检讨鼠患指数的成效,改变编制方式,并考虑将其他相关资料纳入指数的参考范围,包括公众投诉。当时食环署署长同意相关意见。

+3

距离《审计报告》公布至今近四载,食环署是否有依照当日承诺改革鼠患指数,实成疑问。柯创盛郑泳舜议员分别在本年四月、五月在立法会就鼠患指数提问,食卫局局长陈肇始回应指,现行制度由2000年沿用至今,多年来得出的结论是按鼠饵被老鼠咬囓的比率作指數最适合香港,而未有提及会将“老鼠咬囓”以外的因素纳入指数的参考之列。

另一方面,近年来亦不乏区议员质疑指数的代表性,例于去年黄大仙上下半年的指数分别是0.0%、1.9%,全年的指数则是1.0%。照理说,黄大仙的鼠患并不严重,但据报道,该区区议会食物环境卫生事务委员会主席何汉文指,“街市、黄大仙下邨,甚至最近康强街小巴站,都接到投诉话有老鼠”,并指完全不认同有关数字。由此看来,市民投诉似乎仍未在参考指标得到充份反映。

其实食环署于网页就承认指数存在局限,并指出“评估在调查范围内的鼠患问题”、“评估而放置的鼠饵只有数日”,可见指数大有改善之处。

固然,现时食环署有提供针对性的地区灭鼠措施,署方指若然接收到投诉,会作出行动。然而,鼠患指数始终是反映地区鼠患的官方指标,能收警惕市民之效,署方应检讨调查方式,而非任其失效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