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石让.观点】“抽签实名”禁黄牛 黄子华“封口show”可效法
日本配乐大师久石让今年5月来港举办音乐会,惟门票在二月公开发售日十分钟内即售罄,不少乐迷“抢飞”失败。鉴于“黄牛飞”情况严重,港乐上月中宣布加场,承诺加场音乐会八成门票作公开发售,3月22日又宣布首度引入“抽签实名制”。而黄子华“栋笃笑”又将开办,想必一开买也要面临断市风险,为了让更多人可一睹子华神风采,主办机构是否也可参考采取措施杜绝黄牛飞呢?
对于黄牛飞“无王管”的现象,坊间早有反思,政府和警方也声称一直关注,惟黄牛飞屡禁不绝,皆因法例过时且存在漏洞,而政府未有调整;警方执法手段又落后于黄牛抢飞技术。是次港乐引入“抽签实名制”是进步之举,可为其他主办机构参考,但打击黄牛炒卖需售卖、规管等多管齐下,要求政府改良打击措施,警方执法亟需与时俱进。
港乐指,所有登记抽签久石让音乐会最新加场门票的人士将首先以抽签形式分配购票资格,并以中签的先后次序分配音乐会座位。每名中签者限购两张门票。门票将印有持票观众的姓名,入场时,观众亦须出示附有相片的身份证明文件核实身份。
早前已有意见指出,打击黄牛票,售票方的责任在于增加票源、透明化售票过程,而早在2015年就已经有议员提出可参考采取“实名制”购票。时隔三年,港乐终于试行“抽签实名制”新举措,且同时应用于“购票”以及“入场”两方面,应可为其他主办机构参考。
不过,实行“实名制”需要大量人手,耗时较长,未必是最佳手法。归根究柢,黄牛炒卖之所以广泛存在,是因为渠道多、利润厚、难蚀本,且执法少。杜绝黄牛票的关键,在于检讨现有的法例及规管手段上。
互联网时代,网上抢飞手段层出不穷,黄牛也做到“互联网+”,网络上不少二手售票平台被香港黄牛滥用。例如viagogo、ticketbits等国际网站,在各地设有分站,提供销售平台,甚至以及有安全运送服务之保证,出事时亦可退款让持票者在网上售票。另外,内地网站和香港本地的拍卖网站则拥有更快捷方便的优势,有些甚至可以当面交易。除此之外,黄牛团体也会经 WhatsApp、LINE、微信甚至Facebook“过料”给买家及下层拆家。这些资料不存在于公用的网络上,难以被揭发或制止。
香港不是没有监管法例,但问题重重。《公众娱乐场所条例》第6条订明炒卖“持牌公众娱乐场所”的门票即属违法,罚款2,000元,惟该条例未能与时俱进(订于1919年,于1950年修订过一次),因为场地租用条例只适用于“持牌公众娱乐场所”,对康文署管理下的香港文化中心、香港大球场、红馆等,不具备约束力。黄牛票动辄获利数千,罚款2000元阻吓力度也已不足。
香港警方也不是没有执法,但手法较为传统,只在知悉有关情况或接获有关举报后才会跟进“放蛇”,相比于网络上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的黄牛交易,警方显得有心无力。警方又声称关注黄牛飞,但日前(3月21日)民政事务局局长回复立法会议员书面质询时称,经咨询保安局,警方对于每年接获多少举报、当中有没有遭检控及定罪,未有备存有关资料。可见,黄牛票并未得到如警方所谓的“重视”,基础资料也不足够,一经盘问就真相大白。
诚然,如上所见,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黄牛行为更为隐蔽,成本及门栏也较低廉,监管困难为世界通病,但政府不能以此为理由“无为治之”。内地也曾头痛于火车票黄牛问题,近年来不断尝试如实名制购票、车票二维码、身份证入闸、指纹或人脸识别等新技术,大大打击了黄牛的气焰。先例在前,香港有什么理由裹足不前?
香港政府应及时调整法例中过时的内容、弥补漏洞、加重炒卖门票的罚则,在管理上,可增加红馆公售比例、协助主办机构引入更公开透明的售票或检票机制等。而警方更应急追而上,根据现实情况作出执法调整,基础资料不能等闲视之,更重要的是要运用互联网技术反治黄牛。另外售票机构也可从供求关系上著手改善,拓宽票源,增加发售数目。
黄牛未必可以连根除去,但缓解“一票难求”不是天方夜谭。政府、警方、售票机构多管齐下,才能将黄牛挤逼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