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案.观点】全面宽免电动车登记税落空 港府欠发展时间表
新一份的财政预算案刚公布,政府会维持电动私家车首次登记税的上限为9.75万元,但全数豁免电动商用车、电单车和机动三轮车的首次登记税。自去年预计案取消豁免电动车(包括私家车)的首次登记税后,私家车的首次登记突破60万架。推动电动车发展不仅是国际趋势,更是一个环境友善的政策,政府应重新豁免电动私家车首次登记税,促进电动车发展,制定普及电动车的时间表。
170. 至于电动私家车,政府一方面要控制私家车的整体数目,以免造成交通挤塞及令路边空气污染恶化,但同时亦希望鼓励车主在购买私家车时尽量选择电动车,故此政府除了会继续提供上限为九万七千五百元的首次登记税宽减外,亦会由今日起推出新增的“一换一”计划。合资格的现有车主购买新电动私家车并销毁其合条件旧私家车,将可获较高的首次登记税宽减额,上限为二十五万元。有关宽减安排会维持至二零二一年三月三十一日。环保署和运输署稍后会公布详情。
取消税务优惠无效 私家车首次登记数不跌反升
政府自1994年起豁免电动车首次登记税,及至2014年之前,首次登记电动私家车的数目仍然少于100辆。但在2014年至2017年间,首次登记电动私家车的数目由1,270辆大幅升至5,839辆,升幅超过350%;而单计过去五年(2012年至2017年),首次登记电动私家车的增幅高达9,630%。
由此可见,取消豁免电动私家车首次登记税,不但不能控制车辆增长,而且私家车数量不跌反升,取消豁免电私家动车首次登记税变相是鼓励买车的市民购买非电动车。再者,虽然近年电动车大幅增长,但只占整体车辆的1.2%,也并非交通挤塞的“元凶”。政府实在不能再以“控制车辆(或私家车)增长”为由,而拒绝全面豁免电动车首次登记税。若要“控制车辆增长”,就理应订立车辆增长目标,限量发牌,方能“治本”。
电动车政策朝令夕改 欠发展时间表
以电动车代替燃油车是全球大势所趋,陈茂波早前取消税务宽免惹来不少批评,有论者指这是香港环保进程中的一个大倒退。政府不但没有呼吁车厂加快研发电动车、增加电动车充电器,也没有以其他税项优惠加强推广电动车,反而取消原有对私家车的税项优惠。
自2014年起,首次登记电动私家车增至近1,300辆,有普及的趋势,但引来传统汽车品牌的恐慌,他们更在立法会上质疑政府为什么要“资助”市民买奢侈品,不断游说各界反对税项豁免。政府其后作出让步,终止电动车的税项豁免,以致市民购买电动车意欲大减。事到如今,政府还就“叫停”百利而无一害的电动车政策仍未有令人信服的解释。今年陈茂波纵然对去年的方案略作更改,但是仍未就电动车政策订立清晰蓝图。
以德国为例,多个城市空气污染水平长期超标,但一直未获联邦政府正视。当英国及法国已经计划于2040年全面禁止所有汽油及柴油车辆销售,以解决空气污染问题,但德国却迟迟未为此制订时间表,还被批在汽车废气政策上“耍太极”;德国总理默克尔更被称“汽车总理”(Car chancellor),对车厂诸多包庇。 那么为何德国政府不肯落实柴油车禁令,推动电动车发展? 德国汽车业除了是经济支柱,不少车厂与政党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大众汽车所在的下萨克森州(Lower Saxony)州政府更拥有大众汽车20%股份,社民党籍州长魏尔(Stephan Weil)也是大众的监事会成员。在这种关系下,政府根本不敢得罪业界,政府政策对汽车业的倾斜也难以撼动。
事实上由2013年今,私家车数目年年持续上升,而且电动私家车亦只占整体车辆数目极小部分,现在虽然推出了“一换一”优惠,车主可以购买新电动私家车并销毁原有私家车,但仍然不是全数豁免电动车首次登记税,也许车主乐见获得更高的首次登记税宽减额。三年来,政府由全面宽免电动车首次登记税、取消税务优惠,到今年部分豁免电动车首次登记税,可见政府政策朝令夕改,欠缺高瞻远瞩的发展蓝图,目光短浅。政府必需以市民利益为依归,配合智慧城市发展,恢复全面豁免电动车首次登记税;并且制定清晰的时间表,追上多国的电动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