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曲的人生来自扭曲的社会
升职加薪,是打工仔的希望。改善生活,是每个人的目标。为了符合租住公屋的资格而宁愿压低收入水平,诚然会扭曲人生。在这一点上,房屋局局长说得没错。
只要翻查一下申请公屋的入息上限,就会知道压低收入水平是多么不合理的事。目前一人限额是12,940元,二人是19,730元。不论是青年抑或中年,只要全职工作,恐怕都容易超出上限。如果另一半是家庭主妇/夫,又或者育有子女(三人家庭入息上限24,740元,四人家庭30,950元),那才较大机会合资格申请公屋。
但话说回来,在未解决住屋问题之前,多少人又敢计划家庭,生儿育女?一家四口如果要住在㓥房里,父母想给予子女活动空间,或者请几个同学来玩,也是不大可能。
挨贵租、住私楼当然可以,但可支配收入随时更少,其他方面的开支不得不妥协,结果还不如为了申请公屋而压低每月入息。为了应付租金而令生活左支右绌,莫说海外旅行,就连多去一两次主题乐园也是奢侈的话,这样即使称不上扭曲的人生,肯定也不能说是理想。到底应该怪他们为了申请公屋而扭曲人生,抑或怪香港的楼价、租金高不可攀?还是说公屋的入息限额太低,令人陷入不必要的两难窘境?
何局长全力增加公营房屋的供应,致力缩短公屋上楼的时间,过去亦都支持保持需求管理措施,关注置业负担比率过高的问题,其工作及理念都值得肯定。楼价和租金是否可以负担,市民的收入是否赶得上生活成本的上涨,毕竟是房屋局能力范围以外的事。发展局最近三季只招标出售两幅沙田住宅用地,加起来的可供兴建单位仅850个,这是懂得与市场“倾偈”,抑或再一次犯下孙九招的错误,令未来的楼市进一步扭曲?
业主不想楼价大跌,想成家立室的人希望上车。两者看似矛盾对立,如果我们假定了香港人的财富增长得靠楼价上升。瑞银的财富报告指香港人均身家58.2万美元(454万港元),中位数20.7万美元(161万港元)。香港人能够在2010年至2013年间财富年均增长7%,当中多少是靠物业价值,大家心中有数。但所谓的财富增长,只是由下一个买家付帐。愈早置业的人在这场游戏中愈有利,愈迟进场的人愈占下风。“竞赛属会”为什么挤不上去“观察属会”、“正式属会”,说穿了就是结构因素使然。
香港去年的财富平均数是中位数的2.8倍,在廿多个富裕地区中排行第六,意味比起台湾、加拿大、韩国、法国、英国等,香港的财富较集中在富裕阶层。被认为财富增长潜力可观的台湾,尚且有半导体产业作为发展动能,香港至今却还未有哪一个产业跑出,反而零售、旅游、金融业等都慨叹陷入寒冬。从这个角度看,香港人希望楼市重拾风光,置业可以置富,让人实现向上流动,也不是不可理解。这只是又一次说明,扭曲的社会带来扭曲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