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任网约车不管是“大家都输”
周一(18日),西北区的士司机从业员总会举行记者会,质疑当局打击白牌车不力。周二再有组织号称代表45个的士团体及香港的士前线司机大联盟,到政府总部门外请愿,声言要声讨上届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认为他在任期间纵容白牌车损害业界利益。组织指Uber平台就使的士业界每日平均损失2,100万元。
这些的士团体所讲的白牌车,主要针对尚未合法化却又普遍存在的Uber等网约车平台。这些网约车平台与㓥房其实有点相似,它们同样都属于违法行为,但基于现实中一些原因,政府并没有积极执法取缔。就如㓥房问题应该早日解决,政府也应该主动解决网约车平台的法律问题,而非像现在一般弃而不顾。
政府不应继续不作为
网约车平台为民众提供了一个新的交通选择,自有其存在意义。一般情况下,网约车的价格都比的士要贵,而且因为违法而有较高风险,但仍然有不少人选择网约车服务,反映网约车服务的确有较的士优胜之处。例如有人认为网约的私家车比较舒适,可选择的座位比起固定座位数的的士更有弹性,亦有人批评的士服务差,“拣客”、拒载甚至就地起价等。
这些足以说明,网约车平台的出现可以给予市民更多选择,也可能会促进的士与网约车之间的竞争,对乘客以至社会整体带来利益,值得正视其地位。事实上,不少的士司机已加入了网约车平台成为车手。对他们而言网约车平台不完全是坏事,反而可以多一个接客渠道,而且收费上更为弹性。
政府对网约车平台态度模糊,这样对乘客以至于整个行业生态也非好事。首先,政府虽然没有严厉取缔网约车,但白牌车始终是犯法,乘客如果在使用服务途中出现意外,很可能产生保险及赔偿的纠纷,令他们得不到保障。而从事网约车工作的司机,同样也因为违法所以很难得到合适的法律保护。政府不通过合法化规管行业,是置多方利益于不顾,也很可能会产生更多的问题。
的士业界的某些诉求合理
网约车平台无可避免会与的士出现竞争,因此的士牌主自然承受一定损失。但既然Uber等网约车平台有其意义,我们也不应该因为它侵害到的士业界部分利益便断言放弃,而是聆听业界合理的反对声音,在考虑网约车的合法化方案时平衡两者利益。
对于传统的士牌主而言,他们与网约车的竞争有很多不公平的地方,都应该得到正视。例如,的士除了的士本身这个交通工具的成本之外,还要有的士牌才能合法经营,获得的士牌的成本不菲。近年的士牌费虽然自高峰回落很多,但仍动辄数百万。反观网约车平台司机不需要有牌费,投入的成本比的士牌主要少很多。
此外,的士的收费受政府监管,加价需向政府申请,而收费也须严格按照“咪表”而定,算是失去了价格自主权。但网约车平台则完全没有相关的制约,例如Uber今年3月就以油价升幅为由,按每公里加收0.38元燃料附加费。因应的士周日(17日)加价,Uber又公布将会调升收费标准。这些决定完全由Uber平台按情况决定,无须向政府申请。
我们鼓励良性竞争,但良性竞争的其中一个条件是公平的起步点。的士的价格和监管成本都远比网约车要高,在竞争上自然存在不利条件。坊间有不同的方案处理这些问题,例如向网约车加征税收,再用于偿回的士牌,长远而言取消的士牌费制度。又有人主张要求网约车收费受政府监管,此等意见都值得政府考虑。无论如何,政府都应及早行动处理网约车问题,不应让问题拖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