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车祸】网约车合法化 或可解决保险争议 司机保障仍难完满
本年四月牵涉 Uber 司机的交通意外,全城关注网约车司机缺乏保障。尽管 Uber 现在计划加强共乘司机的保障,购买保险涵盖司机医疗和人身伤害赔偿,但仍不等同司机无忧出行。政府表示,若投保人没有如实披露车辆会用作出租或取酬,保单可能会失效。合法化应能为保险问题提供出路,但网约车本身已具争议,即使合法化,Uber 及同类公司会否承担与运输机构雇主相约的责任,保障司机安全,还是藉共享平台之名,使司机“假自雇真被剥削”,仍成疑问;网约车公司不应回避这些质疑。
Uber 的汽车保险问题,存在已久,仅因为一直没有严重意外,网约车行业蒙混过关。直至本年四月的交通意外,Uber 司机死亡,正式敲响了警号。
因为涉事司机非法载客取酬,汽车全保无效。Uber 声称已为司机购买第三者保险,但迟迟未公开保单内容,Uber 的说法是否属实,受到质疑。在外界多番要求下,Uber 近日终于公开保单,证实保险只保障乘客和第三者死伤的索偿,司机则排除在外,而且“赔人不赔车”,保险不包车辆损毁。此外,如果意外是由其他车辆的司机的疏忽造成,保单则未能承担赔偿。
因此,Uber 的司机仍然未获保障,载客仍然要冒风险。《南华早报》今天(6月1日)刊登 Uber 香港总经理佘隽知访问,指企业计划购买保险,涵盖司机医疗及人身伤害的赔偿,让司机安心。然而,他同时补充,要检视法例能否容许此保险生效。
这或许是 Uber 新行政总裁接任后,为改善其国际形象,争取在更多国家合法营运共乘汽车的举动之一。在欧洲,Uber 与另一保险公司提供保险,覆盖受伤、抱恙、产假和侍产假开支,相信 Uber 香港也在跟从母公司的步伐。如能成事,这能够减少 Uber 司机和乘客的忧虑,未尝不是一项进步。但正如佘隽知指出,法律始终是一大难题,司机深知载客取酬犯法也照做,仍会令保单失效。Uber 有需要尽早厘清保障范围,保障司机权益。
当然,Uber 和司机希望政府早日合法化网约车,既令载客取酬成为正当商业活动,更能减少保险争拗及官司缠绕,加强保障所有道路使用者。这个想像也许过份美好,单靠合法化就不会全面改善网约车司机的待遇。在世界各处,抗议Uber营运的行动此起彼落。的士司机反对 Uber 抢生意,又不满 Uber 对司机入职资格太宽松。即使是 Uber 和同类型的 Lyft 司机,他们也不同意网约车运作,例如投诉他们接取生意的过程深受 Uber 控制,例如选客、监察司机表现、规定车资,俨如雇主对雇员的控制。
那边厢,司机要自行提供车辆、油费和维修费生产工具的开支之余,又缺乏驾驶期间的人身保障,公司在赚取巨额利润之余,逃避雇主的责任。他们认为,网约车企业跟司机的关系,不是企业宣传的平等、伙伴。实际上,司机是合约雇员,应有相应的工作福利待遇。
就此,不少司机和工会到法院兴讼。本年四月底,美国加州最高法院裁定不能证明此类司机是自雇。伦敦的劳资审裁处去年也有类似判决,而交通局在上年九月底终止 Uber 的营运合约,原因包括企业未能妥善处理包括司机性骚扰罪案汇报和司机的背景审查。Uber 已提出上诉,等候审讯。
在丹麦、匈牙利、意大利、南韩等地方,Uber 经营也触礁。在香港,Uber 倒有大量支持者。这是因为的士业千疮百孔,司机、牌主和政府的深陷利益矛盾,港人期待其他出行方法能够促成竞争,提高服务质素。Uber 的时尚、方便、灵活,成功吸引司机和乘客。消委会也倡议逐步规管网约车。倘若政府放宽网约车营运,保险问题可望迎刃而解。纵使如此,我们仍难言司机可以安枕无忧,因为网约车企业仍无意公平对待司机,又逃避政府监督。政府需要小心平衡民间开放网约车的诉求和对企业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