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派“牛肉干”不能治本 泊位不足为近因 汽车增长失控才是远因
警方在四月底、五月初再次打击违例泊车行动,共发出2,072张定额罚款通知书,并拖走八架违泊车辆。其实,不少车主“知法犯法”,只是因为泊车位不足。政府必须认清调高罚款只是治标不治本。近年车辆数目不断上升,政府须增设停车位,还需要实施源头管制,抑制私家车增长,缓解泊位争夺。
对于罔顾道路畅通的司机,或者在商业区游走,等候富裕车主接载的“老板车”,罚金不痛不痒。相反,对于万千私家车、各类巴士和货车司机来说,违泊可能是身不由己,有冤无路诉。首先,去年初车辆数目已达74.5万,已经超出74.2万个合法泊位数目,而且停车泊位数目增幅,近年一直落后汽车数目增幅,尤其是私家车类别。由2006至2016年,全港登记车辆总数上升了35%,但泊车位总数只增加了9.5%。
面对车位不足,政府更收回中间道及美利道公众停车场,未来又收回油麻地停车场兴建干线,三处合计减少2,000个泊位。政府即使进行一些补救措施,例如运房局近期与教育局及学校洽商,容许旅游巴夜间停泊学校,仅为杯水车薪,难以扭转车位紧绌的现况。
另一方面,不少私人场地的泊位只供业户使用,即使有时租车位,时租费用昂贵,有些司机则可能“搏一铺”,避免付费。近年落成的私人住宅,车位数目偏少,难于接收其他汽车的停泊需求。
近年警方屡次高调打击违例泊车,大派“牛肉干”,单计去年就发出约184万张罚款通知书,平均每天约五千宗,更是连续五年上升。然而,路面交通也没有因此而更畅顺,却增加市民对执法部门的不满。
更根本的是,政府应该从源头针对问题,即控制私家车发牌,减少新泊位需求,再在这前提下,保留及增加泊位,应付当下的泊位需要。新加坡同样面对汽车泊位不足,政府决定今年起逐步落实停止汽车增长,新私家车和电单车数目不能再增长,商用车则可维持每年0.25%增长率,直至2021年首季。
零增长政策在本年落实后,拥车证价格变动不大,还有缓缓下降的趋势。当然,折合二十多万港元的拥车证成本本已不菲,近年新汽车需求已经不高,加上现时新“拥车证”来源多数来自报销车辆替代需求,业界估计停止私家车增量,短期对价格影响有限。
相比起新加坡,香港若果此刻限制私家车增长,对业界以至计划购车者的影响会大得多,例如车价会短期飙升,又需要协调电动车政策。然而,当集体运输系统几近饱和,政府又没有诱因令人放弃驾驶私家车,任由私家车数目上升,加剧泊位以至道路挤塞,受害的只是全港市民。政府可以逐步限制私家车增长,减低冲击。同时,政府必须订出其他通勤方法,从根本减少路面私家车流量,例如早日落实新铁路工程,随之增加泊车转乘的优惠,重新检视点到点的居民巴士服务等,吸引市民多用集体运输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