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创业】牛津经济系开cafe  旧街坊变老板活化86年中医馆 

撰文: 唐家仪
出版:更新:

在九龙城衙前塱道的唐楼之间,近期出现一间大门挂著“大和堂”金漆招牌的复古咖啡室。踏进店舖,右边一排深啡实木百子柜,左边牌匾列阵,店舖尽头还有一道旧式手造铁闸。如此多历史文物坐镇,原来这店前身为一间拥有86年历史的中药店。
经历三代人的医馆,于去年正式结业后,旧街坊Henry,机缘巧合下成为了新租客。虽然,他对此地印象只停留在小时候陪家人看症的记忆,但透过聆听药舖传人、街坊们的故事,Henry更确定自己要保育并活化此地,“历史情怀很珍贵,要保留此处让人喜爱的地方。”
摄影:邓倩萤

86年中药舖变身型格咖啡室

中药舖与咖啡室,两个不同界别的文化空间,机缘巧合下走在一起,带点冲突,更显独特。

经活化后的大和堂,装修复古,保留金漆招牌。(唐家仪摄)
大和堂为旧式唐楼,楼底高,设计上都可以花更多心思。(邓倩萤摄)

经历了三代人的大和堂参茸药行,建于1920年代。其广州骑楼式楼房分了4层,地舖由1932年起用作医馆,以前舖后居的方式经营。老中医师钟伯明于1940年来港行医并接手医馆,后来再传给长子钟福利。随两代医师离世后,由亲戚、掌柜郭先生继续经营,从医馆转为中药行,直至2017年中正式结业。

大和堂原貌,于1920年代兴建,以前舖后居的方式经营。(资料图片)

活化保存 不忍心老店消失

租下历史建筑的,是一位热爱本地情怀的80后男生,石浚铿 Henry。自小从九龙城长大的他,对于大和堂的记忆既熟悉又陌生,“细个有跟屋企人去睇病,记得有百子柜,其余就无印象了。”

曾于英国留学的Henry,毕业于牛津大学经济及管理学系。受欧洲人讲求文物保育的影响,令他钟情于本地情怀。回港后,曾于大型商场内担任租务部职位,经常与饮食界商户接触,令他日后想创业都会偏向选择饮食业。“当时系九龙城拣舖位,见到大和堂招租,知道医馆好耐历史,却未能保存下来,于是想将间舖活化做食店。”

Henry 租下大和堂,现全职打理此咖啡室。为了将老店活化,他向医馆传人钟洁仪和九龙城街坊们问意见,店内所保留的都是有价值的文物。(受访者提供)

租下大和堂后,得知其历史背景,Henry不忍心老店自此变成回忆,于是有意将其活化并成为餐厅。“第一次看舖,见到右手边的百子柜和木台,我立即联想到咖啡店。如果客人能在这里品尝咖啡,怀缅旧日的香港情怀,其实都几夹。”Henry认为,本地文化值得保育,于是旧舖新装,变成今天看到的咖啡室。

按图睇店内历史陈设!

Henry保留了大部分文物,而牌匾是这里具代表性的陈设,气势地高挂在墙上。(邓倩萤摄)
+3

3天开放日 街坊诉说药舖回忆

为了重现药舖形态,除了问大和堂传人钟洁仪、亲戚朋友外,Henry于开舖前做了三天的开放日,邀请街坊们进入这间“博物馆”,诉说故事。

大和堂传人钟洁仪,自小在医馆长大,是钟伯明七名子女中,唯一的女儿。Henry在做资料搜集时,有向她查询意见。她至今仍记得,百子柜的顶部数个柜桶,一般都不会放置药材,而贵重的药材如参茸等,就只有店内的“大师傅”才能拿取。(资料图片)
开放日吸引好多街坊来影相、诉说往事。(受访者提供)

街坊说:“这块牌匾,印著二战时期伍藩将军的提字,好利害的,一定要保留!”药舖内的物件都极具历史价值,幸得街坊们的提点,Henry就知道该保留甚么文物。

其中店内钟伯明的执药证、牌匾基本上都会保留,中药玻璃瓶改为装著咖啡豆,百子柜摆放著茶叶,至于铁闸、药材櫈等标志性陈设,像是镇店之宝,守护著这咖啡小店。

按图睇店内文物!

港式Fusion菜 鸡蛋仔炸鸡、伯爵茶西式鸳鸯

中药舖变成咖啡店,店内不只卖手冲咖啡,亦有因应中药主题而推出Fusion菜式,以西餐烹调方式,煮中菜食材,如红枣芝士蛋糕、鸡蛋仔炸鸡、杞子桂花冬甩等,卖相好看,味道也不错,啱晒相机食先的朋友。

按图睇特色菜式!

红菜头哈罗米芝士沙律 $98|以塞浦路斯出产的哈罗米芝士制作的沙律。芝士外皮烟韧,味道偏咸带奶香,用来拌面包或沙律都好味道。大厨亦加入红酒油醋汁,让沙律味道酸甜开胃。
+6

大和堂咖啡室
地址:九龙城衙前塱道24号
营业时间:星期二至五 8am-6pm;星期六、日及公众假期 9am-6pm;星期一休息
电话:2623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