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手接龙二・65】屋宇跑手・把运动带到工作 成立百人跑步队伍

撰文: 区嘉俊
出版:更新:

“跑手接龙”用接龙方式连结跑手,先是连结受访者,继而组队参赛、成立跑步群组,再办跑步活动。
每名“跑手接龙”受访者,都要推介一名跑友作为下一篇文章的主角。记者整理访问资料后,以受访者第一身的角度撰文。
上期“脑外科跑手”黄秉康留给“屋宇跑手”温天立(Ivan)的话是:“继续用不尽的老本,将正能量带给身边每一个人!”

1997年,电脑网络并不方便,我亲身到奥运大楼报名参加青马大桥回归杯长跑比赛。途经门前贴有海报的房间,那张海报像人一样高,当中有名身穿一件头泳衣的跑手。我被他的英姿吸引,敲门问职员:“我只懂游蛙式,可以参加三项铁人吗?”

就这样,我展开三项铁人之路。

以前Ivan认为很有型的服装,后来他自己也穿上。(受访者提供)

光阴似箭,我由一星期练习6天的区队成员,进修成为教练。现在是两名小孩的父亲,也在屋宇署成立跑步队,担任教练。成立跑步队前,参加工商杯的同事寥寥可数;成立后,曾有150名同事申请参赛,被大会要求参赛人数减半。

在部门成立跑步队目的是推广运动、团结同事和增加归属感,所以不止比赛相聚,逢周一大家亦到运动场练习。屋宇署总部在太子,太古城、观塘和葵芳皆设辨公室,练习地点就定在处于中间的斧山道运动场。

赛季开端,参加练习的同事特别多。(受访者提供)

每次跑步班约有15人出席,大部分成员都有跑步习惯,但没有训练计划。我就教导他们各种分解动作,又安排变速跑和体能训练等。成年人各有各忙,能抽空前来就有得著,所以我从不介怀大家的出席率。当然部门也有高手,他们不来训练,有比赛却会挺身而出大战四方。

延伸阅读: 【跑手接龙二・56】全职跑手・一系做 一系唔做 冇中间

跑步队成立一年,印象最深刻的学生是爬龙舟的马豪伟。身形胀胀的他,原是“年度跑手”——即是练习量不多,每年参加一次马拉松。龙舟赛季很长,3至10月都要训练,但他仍抽空出席跑步班;就算因事无法出席,都向我索取跑步计划自行操练。一年时间,他的身形像脱了水般变得轻盈,全马时间更快了30分钟。看见他的努力和成绩,我和同事们都非常高兴。

成立跑队后,出席比赛也阵容鼎盛。(受访者提供)

运动是我多年兴趣,曾经废寝忘餐地求进。当年完成Full Ironman(游3800米、踏单车180公里和跑42.125公里)一刻,我感动得抱住太太和腹中女儿哭。 转眼6年,心态由自我求进变成推动他人。薪火相传,要传也要承,能把跑步推广到部门是一种缘份。只愿同事们继续运动,我也能维持健康体魄,陪同子女成长。

秉承“接龙”概念,跑手接龙将集合各路跑步手,并会定期举行跑步活动,将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连结起来!如果你也热爱跑步,欢迎一齐来跑出生活平衡点!即加入跑手接龙Facebook群组

找到多少名接龙跑手?(受访者提供)
Ivan(左二)的子女在他怀中,并与好友“脑外科跑手”黄秉康(右)合照。(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