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管倡货柜码头设施共享 料货船轮候时间将缩减一小时
恒生管理学院发表研究报告,建议本港货柜码头营运商共享泊位、吊机和货柜堆场等设施,并在基础设施和操作系统上合作。研究显示,协作模式可令码头地面交通流量减少49%,并为船公司每年减省约8,800万元开支。
船公司每年可减省8800万开支
该项研究就货柜箱在不同码头之间的往来运输(ITT)进行优化模拟测试。共模拟了6种货运旺季及淡季的情景,以推算码头营运商在有协作和没有协作情况下所需的ITT次数。结果发现,实施协作模式后,ITT次数可大减29.1万次,占现时ITT总数约49%。根据每个货柜箱ITT平均收费约300元计,此举可为船公司每年节省8,800万元,二氧化碳排放量亦能减少40%,而每艘货船的轮候时间可大幅缩减1小时,有望提升本港码头对船公司的吸引力。
恒生管理学院决策科学学院院长梁志坚表示,本港货柜吞吐量近年连续下跌,去年于全球排行第5位,今年形势亦不乐观,预料将再下跌至第6或第7位,码头营运商应加强合作,并达致资讯共享,提升码头营运的效率。
恒管供应链及资讯管理学系讲师马凯琳解释,近年香港货柜码头的中转货占比不断提升,加上船公司组成三大航运联盟、货船容量提高等因素,令不少货柜抵港后,须由货柜车载往转往另一码头上货,令葵青货柜码头变得拥挤,不利码头的营运效率及竞争力。
倡因应航运联盟重新划界
除此以来,研究亦建议一改现时葵青货柜码头根据营运商划界的机制,因应三大航运联盟划成三大区域,方便码头处理中转货柜。恒管决策科学学院副院长黄惠虹表示,海外码头普遍由单一营运商负责,故此不存在ITT问题,惟葵青货柜码头则由多间公司分别营运,故此必须合作应对ITT挑战。
黄惠虹认为,随着中美贸易战影响陆续浮面,估计本港货柜码头舌吐量将会降低,为码头改变营运模式提供宝贵时机。她续指,恒管早前已与五大码头营运商交流,对方普遍持开放态度,未来亦会将报告呈交政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