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有法】孩子沉迷兴趣非坏事 多了解观察代替责骂

撰文: 李欣愉
出版:更新:

看漫画、打游戏机、踢波……当父母看到子女花大部分时间在学习以外的活动,便会认为是沉迷,更会责罚他们或索性禁止继续玩。但协康会教育心理学家何晖灵却表示,沉迷行为背后往往有不为人知的理由,当家长找出原因,自然有解决方法。图片来源:VCG

在指责小孩前,家长应先理性地反省,小孩对兴趣的投入度真的属沉迷阶段,还只是该兴趣与自己的喜好不相符?何晖灵指当对小孩的表现不符合理想,爸妈不应立即责骂,可以先尝试表达自己的感受,例如“你花这么多时上网,妈妈很担心你不够时间温习呢。”

兴趣可变学习方法

另外,父母亦要客观地判断是否属沉迷情况,抑或小孩籍该兴趣来逃避某些事情。何晖灵引述曾接触的一个患有读写障碍的小孩,因喜爱看漫画而引来父母担心:“家长说小孩除了漫画便什么都不看,但看漫画真的只有坏处?如小孩非常害怕文字,图文并茂的漫画或许是有助他学习语文的好开始。”

在以上例子中,患有读障的小孩觉得功课太深,怎样努力温习都不明白而觉得挫败,相反漫画则较易明白而有成功感,因而成为逃避的方法。何晖灵指父母不妨把看漫画变成亲子共读时间,协助他接触文字,更可跟孩子约定轮流阅读不同的课外书籍。

“像早前提及的冰山论,孩子每项行为背后总有不为人知的原因,曾有小孩与同学的关系不好,便借打网上游戏来结交同伴。当找出子女行为背后的原因,便能对症下药。”何晖灵又强调最重要的是交流,而非一味指责。

协康会教育心理学家何晖灵(协康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