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有法】给予自主建立互信 专家教你5步化解亲子冲突
因为成长背景、喜好及价值观不同,小孩和父母经常有鸡同鸭讲的情况出现,甚至形成鸿沟,难以沟通。直至发生严重问题后,才意识到沟通和聆听的重要性。为免亡羊补牢,协康会教育心理学家何晖灵提出储本钱及储数据两个事前预防方法,及5个处理冲突时的步骤。
何晖灵表示,小孩就如一座冰山,行为是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藏在水底下的一大部分是想法、感受和需要。小孩的想法是很主观的,只要父母在日常与子女常站在同一阵线,日后教育时便会“顺摊”很多
事前预防方法:1:储本钱—透过日常轻松的玩乐、共读,提升亲子间的亲密度、信任度。何晖灵表示关心非单凭一句“我为你好”,而要从日常间建立互信的关系,成为子女有状况时的第一个倾诉对象。
何晖灵强调储本钱特别重要,当双方成功建立互信,家长便可以多给予自主权,小孩亦会较少拒抗家长的要求。
2:储数据—留意子女的喜好、作息、习惯,小孩很在乎大人是否认同自己,而以上数据可让小孩知道父母明白自己之余,亦是站在同一阵线。
处理冲突时的步骤:停、想、听、议、思
停:即保持冷静,在家长眼中很无理、很“眼火爆”的要求,在小孩眼中可能是很正常。“当情绪主导时,很容易便口出恶言,平时不会骂的话都会说出来,甚至打小孩。”何晖灵表示不应在公众地方争执,这只会令冲突更加严重,建议家长可先与子女离开现场,或请另一位较冷静的家长来帮助处理。
想:即了解动机。例如当小孩躺在地上扭计买玩具时,家长可先回想小孩是否惯性以此方法来达到目的;如果是第一次有此行为,平时不会这样激烈,便是有其他原因。“家长要猜小孩的动机,是有苦衷?还是有其他表示?如果平日有储存子女的行为数据,处理便时会较容易。”
听:即眼到、耳到、身到、口到、心到。沟通时最重要是真人交流,有眼神接触,父母要专心聆听,不要左耳入右耳出,也要用心回应。家长应多肯定小孩情绪,以开放式问题让小孩表达内心想法。
议:即商议时要有商有量,立场坚定但不强硬。“当小朋友越来越大,便会有自己的想法。到青春期时更会产生自主意识、身份认同。”何晖灵认为家长应尊重小孩的自主权,不能一言堂,不妨尝试多分享自己的感受或失败经验,而非一味说教。
思:即家长亦要反思,反思今次处理手法的成功失败之处,有没有预防方法防止再发生?何晖灵指反思是最难做到的:“父母常以为事情过去了便等于已永久解决,不会作出预防,当下次发生同样事情时,便指责小孩“次次都系咁”,把小孩定性归因,讲成永远都是这样子,否定了小孩过去的努力。”
何晖灵回忆曾接触的一个中二女孩,放学后经常不回家,与同学四处闲逛,令母亲十分气愤。“母女间经常吵架,妈妈一来便是骂,只着重放学后不回家的问题。经了解后,原来她们的家庭气氛很差,爸妈经常吵架,不理睬囡囡,囡囡想有同伴,而转为重视友谊,很自然地便跟随同学四处走。”
找出问题症结后,女孩的父母不再在她面前吵架,聊天时亦特意换上温柔的语气。妈妈亦刻意制造二人相处的机会,谈论女儿喜欢的话题,知道女儿喜爱下厨,又特意买材料一起“煮饭仔”,让女儿重新爱上家庭。
协康会教育心理学家何晖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