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va】小学生拍短片挑战大银幕  《捉妖GO》靠童真突围

撰文: 李欣愉
出版:更新:

相信唔少学生最怕与同学合作做Group Project,一人一个意见随时吵得面红耳赤。在2016年,来自两间学校、21位四至六年级的学生组成一个团队,从繁忙的日程中抽时间拍摄了一套充满童趣的短片《捉妖GO》,更成功入围第二十二届ifva独立短片及影像媒体比赛青少年组,在大银幕上放映,公开与观众分享成果。21位学生分别来自元朗商会小学和保良局香港道教联合会圆玄小学,大部分同学都是校园电视台成员,略有拍摄经验,但认真地制作一部完整的作品却是第一次。学校的老师更特意安排两所小学合作,期望在增加技术经验之余,学生亦能在合作间学习沟通技巧。摄影:陈嘉元

自私怪出没!毁坏课本又破坏班房秩序。(《捉妖Go》剧照)

《捉妖GO》故事雏形来自上年热门手机游戏Pokemon Go,学生利用Pokemon Go的游玩方式,并加入日常生活体验写成故事——顽皮的男主角爱挑战校规、自私地把喜爱的图书撕毁,懒惰但又期望有好成绩,而做出抄功课或偷取试卷等作弊行为。这些恶劣的行为变成一只只怪兽四出捣乱,男主角看到校园被破坏深感后悔。在Tree Gun博士的帮助下,利用发明品捉妖Go把自私怪、作弊怪都一一收服,校园回复平静,男主角反省过后成为努力乖巧的好学生。

21位学生因为对拍摄充满兴趣,好奇日常在电视中看到的剧集是如何拍成,而参与今次的比赛。

21人意见多多 以投票作决定为了让每人的想法都得以表达,在拍摄初期21位成员分成5组,各自创作出与校园欺凌、破坏公物、灵异及奋斗的故事,这些故事大多都来自成员们的日常生活,其中担任导演及剧本的龚嘉晴便有被欺凌的经验:“体育堂时因为跑得慢而被取笑,觉得很尴尬。”

小故事有了,但如何变成一个有条理又可实行的剧本呢?这些细碎的情节交到老师、导演龚嘉晴和莫雅珵手上,减去太天马行空的内容后,便成了最后作品,对于最终剧作,各人有不同看法,担任男主角的林俊杰投诉故事太正面及太儿童,本希望能有多一点恐怖、战斗剧情,亦有人希望加入侦探元素,说到这里,大伙儿都忍不住起哄,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才能面对成员们不同的意见又不会吵架呢?莫雅珵表示最后以投票的方法解决,由成员们一起票选出最受欢迎的情节,既公平又能让人信服。

作品片长约十分钟,在九月初至十月中完成,别以为他们有许多时间,实际上21位学生只有10小时完成这作品。“因为两间小学的课堂都不同,学生课后亦各自有活动,所以时间上非常难配合。”梁颖熙老师表示最后他们前后只见面6次,并在10小时内完成作品。“因为时间紧逼,在前3次见面时大家需要商量好拍摄细节,才能让之后的拍摄过程更顺利。”

片中的动画效果由姚雪蓝、连静仪、梁馨月和陆嘉希同学与老师合作制成,先由学生绘画草图,再用电脑加到影片中,虽然成品比不上专业制作,但亦是学生苦心制成的作品。(《捉妖Go》剧照)

过程中,虽然有3位老师从旁辅助,但学生们仍勇敢表达自己的意见,林俊杰笑说“我们是小孩,但不是傀儡。”重看短片,成员们仍意见多多,林俊杰认为影片中用作捉妖的书包太稚气又不合常理,“怎会用书包来捉怪兽呢?”但说到尾,他们亦明白制作上有一定困难,知道同伴而很努力制作,对作品还是觉得很自豪。

短片在3月18日于香港艺术中心电影院放映,有趣的内容引得观众不停发笑。

因童真而突围

递交参赛作品后,成员们直至二月初参加ifva记者招待会时才知道成功入围,及看到其余8套作品。有出席记者招待会的同学表示,以为参加者都是小学生,看到其它作品的预告片觉得很有真实感,顿时觉得《捉妖Go》幼稚很落后。听到这话,刚才还在不停表达不满的林俊杰却立即进行安慰:“谦虚系一件好事,但亦唔好讲到自己咁衰,咁我地的确系小学生嘛。”

ifva主办单位表示,今年青少年组共收到113份参赛作品,并从中选出9份入围作品,《捉妖Go》是惟一一队小学参赛队伍,其余皆为中学生或DSE考生。虽然比起中学生的作品的确是有一点幼嫩,但正正是这份童真让影片在众多参赛作品中突围而出。

同学们表演欲爆棚,除了戏份最多的男主角和Tree Gun博士外,其余众多角色由幕后成员担任。
两位导演身型娇小,立起脚架后的摄影机比她们更高,但仍用力地擡着走动;最左面是负责灯光的施君盛,亦是惟一一位没有参与幕前的成员,他笑说灯光岗位最不好玩,因为存在感最低,但当记者请求他重现工作时的情景,他仍专心举起反光板,跟在导演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