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童自杀】DSE应届生拍短片 控诉教育制度:学生不是商品

撰文: 李欣愉
出版:更新:

自今年农历新年假期后,香港已发生7宗学生自杀事件,每次也让人哀伤和愤慨,但激动过后,生活依然,考试继续,学生仍然被困在制度的笼牢里。18岁的郭浩轩Jerry是应届DSE考生,亦是今届ifva独立短片及影像媒体比赛青少年组9个入围作品之一,在2016年开学初期,他以学童自杀为题,拍摄了片长15分钟的短片,取名《涟漪》(RIPple),用以表达内心的声音,及控诉功利化的教育制度。摄影:李欣愉

(学童自杀,ifva)
片中的母亲常说“考好DSE就乜都得”,刚收到儿子死讯,转头便吩咐女主角以考试为主,这到底是提供一个希望,还只是为学生定下一个死期?(《涟漪》剧照,学童自杀,ifva)

《涟漪》以一宗宗学童自杀新闻报导开始,其中一人便是女主角的哥哥。女主角的母亲极为看重考试成绩,每日与子女的对话都只围绕温习和分数,最后逼得哥哥以自杀结束一切。面对儿子的离开,母亲却把一切期待转移到女主角身上。在母亲和学校不断压迫下,女主角追随哥哥的选择,从高处一跃而下。

Jerry由2016年暑假开始构思剧本,9月开学后正式拍摄,至10月中完成,前后只用了约15日。过程中,看到的是学校对学术的盲目追求,却忽略了学生的需要。他选择在DSE这非常时期参赛,并非只为获奖,而为抒发心情,回应社会现实:“很多电影讲追梦,但很少影片讲少年内心郁闷的心情。”

“你唔支持都算,但都唔好阻住我。”
应届DSE考生郭浩轩
Jerry与同学一起合资,在淘宝网购买灯、收音咪固定器、录音咪头、 手持稳定器、路轨、脚架辘等,共花费二千多元:“因为要悭,质素当然不太好,但最紧要收到音。”(学童自杀,ifva)

学校零支援却想沾光

Jerry就读西贡一间中学,他表示学校较催谷学术成绩,对于不能为校增光或有效升读大学的活动皆闲置处理,他所属的摄影小组虽然是校方认可的兴趣小组,但情况却犹如孤儿仔:无资源、无导师:“学校有基本的拍摄工具如相机、摄录机,平时闲置居多却不愿外借,摄影小组亦无稳定的顾问老师,只由合约制的教学助理担任,每一、两日便换人,根本无能力帮助我们争取。”他回忆过去曾有学生携带单反相机回校,用以记录校园生活,练习拍摄技巧,却被校方以“携带相机”为由记缺点。

面对学校的偏颇,Jerry对校方已无期望,一切都只能靠自己和同学合力完成,但仍然遇上学校多番阻挠:“虽然可以申请借用课室工作,但放学后只能逗留一小时,而且会有不知就里的老师责骂,又准时赶离校,我不在乎校方只着重学术成绩,但至少不应阻碍学生发展兴趣。”

但更令Jerry气愤的,是校方的厚面皮,希望不劳而获,用他努力成果来为自己增光:“中五时曾参加黄大仙一个灭罪短片比赛,获得优异奖,学校同样一蚊都无俾过,却想把我的奖状展出。今次ifva入围后,亦想把颁发证书时的照片刊登在校网,让家长以为学校很支持学生发展兴趣。”

片中学校主任及老师商讨补习班及兴趣班的加减,并以割喉手势表示对兴趣班的态度。(《涟漪》剧照)(学童自杀,ifva)

学校是商场 学生只是商品?

《涟漪》其中一幕学校主任和同学相对而坐,讨论加开多少拔尖补底班,同时要扼杀哪一个兴趣小组,气氛就如黑社会讲数。“此幕的用意是表达校方各种政策都只为适合家长的口味,把学生打造成更亮眼的商品,学生只能受摆布。”在Jerry心中,学校应有教无类、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提供一个开放的环境,让学生自由地寻找适合的发展路向,可惜受社会大环境影响,实际情况完全相反,一切皆以分数及考大学为主。

除了星期一至五,Jerry在星期六亦要回校补英文,他曾经向英文成绩较好的同学查询,认为补习的成效不大:“其实这补习班是否真的有需要?学生每星期上学五天已很疲倦,假日不应该休息吗?”学校曾经与其他办学机构合办航空学课程,属职业导向活动,却因与补习班撞期而取消:“如果入大学只为找份好工,哪么在中学时取得更多相关资讯不是更好吗?”

Jerry对于学校的政策充满疑问,对未来却十分迷茫:“现时只有约两成学生能考入大学,哪么其余八成都是失败者?感觉只为完成一个历史任务。”

Jerry对香港的教育充满疑问,并响往芬兰的教育制度。

当生活只剩下考试 每日靠Red bull维生

因为英文成绩不理想,Jerry对升读大学没有太大期待,但眼见身边一众同学为考试而放弃生活,仍感到一定压力。“有朋友牺牲了人际关系,只有一、两个较相熟朋友,但话题皆围绕操卷、补习,圣诞新年假期亦只用来操卷;亦有同学每天喝“redbull”维生。是的,Jerry用上维生一词,在这应当朝气蓬勃的花样年华,学生却活得像个垂死病人。

当每天八点上课,四点放学,很多人会直接去补习,然后回家食饭做功课,至深夜1点才睡,翌日6点又要起床上学,日复日的努力却仍然看不见出路。死,成了学生的解决方法:“和同学吃饭时,有时会说笑‘旧肉生㗎,食死你呀’,他会回答‘食死咪重好,唔使再咁辛苦’。”

Jerry对香港的教育充满疑问,并响往芬兰的教育制度。(学童自杀,ifva)

ifva主办单位表示,青少组每年会收到约80至100份参赛申请,影片主题除了学业,还有其他生活题材,内容多元化。但今年所收到的113份参赛影片中,超过3份2的主题与“功课”、“学业”及“我有梦想”,反映青少年的生活变得单一,及对未来感到灰暗。

当Jerry看到不断有学童自杀,心情当然会变得更沉郁,同时亦气愤议员空口讲白话:“去年有很多议员表示关注自杀事件,但最后他们做了什么?又为学生付出了什么?社会和制度不改变,只会一直恶性循环,是否要牺牲更多学生才能让人醒觉?”

影片中的母亲身处黑暗的环境,代表制度、社会,女主角身处光明的房间代表对自由的期望,但最终还是要面对黑暗。(《涟漪》剧照)

《涟漪》公开放映资料日期:18/3 (Sat)时间:下午2时地点:香港艺术中心电影院票价:港币65/35*放映后设讨论会购票方法其他参赛短片介绍*全日制学生、六十岁或以上高龄人士、残疾人士及看护人及综合社会保障援助受惠人票价

从地下走到天台可能只需5分钟,但促使学生下此决定,绝不只是5分钟内的压迫。(学童自杀,if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