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ith Haring 粗线条卡通涂鸦 成性别多元化的平权标志|人与物

撰文: 唐晋滨
出版:更新:

有人说,Keith Haring(凯斯・哈林)是继达利、毕加索与沃荷之后最有名的艺术家。可惜他在名声上扬之际不幸染上爱滋病(AIDS),以31岁之龄英年早逝。

Keith Haring 的纽约经历

1958年 Haring 出生并成长于宾夕法尼亚州一个小市镇库茨敦(Kutztown)。六十年代美国兴起反文化运动(counterculture),包括反战、反核、嬉皮士,影响到七十年代的庞克(punk),但不论是 Haring 父母还是其社区,都对六十年代的反抗运动持保守、顽固的态度,这跟 Haring 的思想格格不入,苦闷的他终于在1978年从近郊来到纽约。当时纽约正经历去工业化、转向金融化的过程。

Keith Haring(Getty Images)

有两方面的经历塑造出 Haring 的艺术。首先是八十年代前后逐渐发展纽约内城贫民区文化:以涂鸦(graffiti)、舞动与音乐节拍,占据“官方的”公共空间,形成朋辈间的网络。从艺术形式上,Haring 就深深受到涂鸦的影响,他正是以街头作品出道,走向成名;而从更广义的风格取向来说,Haring 在纽约感受到这股名为“Hip-Hop”的能量,他的作品中充满飞舞、摆动的人物,散发的正是这种能量,他将之发展成街头艺术(street art)。

延伸阅读——《当代艺术关键词100》:涂鸦艺术突出个人身份特性

Haring 居住的邻舍与常去的的士高(disco),都是跟拉丁美洲人与黑人打交道,并跟他们发展关系。当时同性恋仍然被妖魔化,作为出身中产家庭、受到良好教育的美国白人,却希望接触同性的拉丁裔人与黑人,使他对自己有一种强烈的陌异感与自我意识。及后八十年代美国出现爱滋病,Haring 亦不幸染上,至离世前他都积极透过作品来宣扬安全性行为的讯息。

Keith Haring 的风格、母题与意象

Haring 称自己受安迪・沃荷(Andy Warhol)的影响最深,而他自己的艺术的确可以归为普普艺术(Pop art),我们看 Haring 的作品,都可以直观地理解与感受。

从小 Haring 父亲就教导他画卡通,并建立粗线条与卡通风格。另一方面 Haring 的作品亦有继承涂鸦的特性,在其物料、场地与时间条件之下,都适合用这种粗线条写字或画图。Haring 的风格已成为一种广泛被人认识的语言,他使用漫画中的动态效果线条,象征移动的残影与不稳定,让人物以至画面总是像动起来一样。色彩方面,Haring 大多只用红、黄、蓝、青四原色,简单线条结合四色颜色,使其作品形象极为鲜明。

(The Keith Haring Foundation)

可能因为自己是男同性恋者,Haring 只画倾向男性意象的人与物,包括有阳具的人与肛交行为。数到他作品中最有名的“主角”,则是俯伏在地、释出放射线的“闪耀婴儿”(Radiant Baby)、“在吠叫的狗”(barking dog)与“霹雳舞者”(break-dancer)。

+3

“狗”的意象于 Haring 中很常见,它可以是性爱体位中的“狗仔式”(doggy style),而“dog”亦是 Hip-Hop 圈子中的男性(亦会写成“dogg”,如著名饶舌歌手 Snoop Dogg 就用了这写法),我们可以视之为结合了他所有关注主题的图像(icon)。

此外 Haring 亦延伸探讨的不同的问题,他会想像人与机器之间的冲突;亦会画在十字架上的殉道者,他以《圣女大德兰的神魂超拔》(Ecstasy of Saint Teresa)的方式来理解:牺牲与殉道跟生活的情色、快感与狂喜是一体两面,因此 Haring 将十字架连著人一起填满了霹雳舞男孩与吠叫狗,密如迷宫一样。

Haring 的人生观与艺术观

Haring 对生命与对艺术的看法,是紧密相连的。他在《日记》中写下格言:“忘记你的‘偏见’与‘误解’,‘只要生活’!”(Forget all your “preconceptions” and “misconceptions” and “just live!”)

(The Keith Haring Foundation)

Haring 视“生活”为一种机遇(chance),是变化或会突变的、是没有既定剧本的、是无法量化的,亦是不可重复与短暂的。“生命”属于所有不能被代表的人(如上述在性取向与种族上的“异类”),因为他们被当作是可弃的、可有可无的、“他者”,甚至是恶魔,简而言之就是垃圾;这些都必须成为他的指导力量,支配他的艺术道路。至于“艺术”(或“纯粹艺术”),Haring 认为它必定是质朴的、非习俗的、原始而粗糙的;他坚持(纯粹)艺术只存于对纯粹生活的即时反应。

从 Haring 的短暂人生以至他的艺术之中,我们可以见到他实践了以上的信念。

Haring 的最后一幅作品《未完成的绘画》(Unfinished Painting)。但据说 Haring 在临终的几天向身边人要了纸笔,在病榻上画了自己最后的作品——仍然是放射性婴儿。(The Keith Haring Foundation)

LGBTQ 平权英雄

Keith Haring 在世时已成名,法国、荷兰、德国等地都邀请他设展、绘画壁画;至 Haring 去世后,他的回顾展览不绝,在艺术馆与展览以外,不时有时装品牌推出 Haring 的作品(例如 T 恤)。此后 Haring 初未被艺术界忘记,近年 LGBTQ 盛行,他重新被推举为性别多元化与平权的英雄。

在我们每次看到 Haring 的图画时,可以回想他的时代、他的世界观与他的奋斗。

延伸阅读展览——巨型《梵高的耳朵》艺术装置维港展出 梵高割耳或与弟弟婚讯有关

【一齐回顾以擅长绘画人性孤独,已故美国画坛大师 Edward Hopper的作品!】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