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希文学互鉴 由翻译看古希腊如何成为西方文化艺术摇篮|开卷乐
希腊文化博大精深,单是古希腊哲学家的著作翻译已是一门艰深的学问。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荣誉教授邝健行研究中国典籍的同时,亦是希腊古籍中文译家,他和友人陈永明和陈志诚在90年代合写专栏〈摘艺〉。三人同时在大学文科任教,却不愿在报章方格中“板起面孔谈学术”,因此以平易笔触写下各自兴趣之学。《摘艺西东-希腊中国》选取了邝健行的报章专栏文章,涉猎不同文学范畴,包括希腊古籍翻译、中国诗词研究的心得,更有邝健行在希腊读书生活的所见所闻,中希文化并重。
文:香港电台开卷乐|原题:《摘艺西东-希腊中国》-神话和哲学的国度
古希腊一般是指由公元前八世纪到公元前一四六年被罗马共和国所灭以前的希腊的一段时期。古希腊文化影响深远,亦被视为西方艺术文化摇篮,留下来的诗歌和文章数量亦相当惊人,如大家熟悉的荷马诗歌,与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哲学家的著作。柏拉图活跃于希腊古典时代,一生的作品丰富,且大多是完好无缺的被保存下来,邝健行在书中写道:“站在中国人的立场,柏拉图既是西方大哲,他的作品就算再多,论理也该全部译成中文,供国人参阅研究。”中国一直以来亦有不少学者翻译古希腊经典文献,单是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译本众多,邝健行收集包括罗念生、姚一苇等学者六种中译本作简介评述,让读者从各译本了解其不同特色和风格。
关于希腊神话,邝健行在书中引用周作人独特的见解:“希腊神话所以优美,那是因为其中经过美术家和诗人的陶洗,减去恐怖,把愚昧丑恶等野蛮分子加以净化。”周作人又认同安特路朗以人类学解释神话,指神话虽然无稽却反映初民真挚的情感,“人性既然今古未变,则初民的感情自能感染今天的读者,使读者鉴赏其中的美;这正是文学的作用。”如荷马的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讲述的便是古希腊神话。
香港电台文教组节目《开卷乐》由郑政恒、黄怡、冯杰主持,逢周六晚上9时30分至10时,港台第二台播出。
节目重温 :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541
这本书有时也混杂了邝健行的生活轶事,如他爱喝希腊制作的土耳其咖啡,还有当地的日常菜式“穆萨加斯”——先以微炸过的洋芋片垫底,铺上牛肉末再盖一层茄子片,再铺肉末,最上是厚奶油,撤满干乳酪细粒,最后整个烤熟。邝健行在〈“穆萨加斯”的浓香〉写道:“希腊人被土耳其人欺压了四百年,痛恨土耳其人之情可想。独立以后,总希望把国内一切土耳其痕迹抹去。某些方面是办得到,但是那些跟大众生活已经牢牢地结合一起,而为大众喜爱的东西、像音乐食物之类,却是无从抹掉的,也没有人愿意抹掉。”
(本文原刊于报章专栏《开卷乐》,此为加长版。图片及标题为编辑所拟,本文不代表艺文格物立场。)
【开卷乐其他文章:《缘路山旮旯》隐世美景 百年客家古村的乡郊保育与复兴】
【开卷乐其他文章:成为别人的光 露宿街头到代表香港出战世界杯的追梦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