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Basel】从“叶刘瞓棺材”获灵感 郑哈雷以画讲故事
从第一年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便开始参展的本地年轻艺术家郑哈雷,去年以混合媒介作品《咽人岛》参展,以玩味的方式带出人与土地关系的严肃思考;而他今年的七幅参展作品则回归纯平面创作,并从时事中取材,画面中有源自现实的政治人物、军事设备,乍看比较严肃,但当中的手法依然玩味十足。
这七幅新作,包括《棺材里的女人》、《恐惧泡沫1号》、《恐惧泡沫2号》、《Cagdas Sanat Merkezi现代艺术中心》和《运动》等,均是他以过去一年所收集的新闻报导和网上图片为主题。
现实中的超现实 揭示制度泡沫
郑哈雷过去一年所收集的一系列图象有两个共通点,其一是都予人一种“超现实”和“戏剧性”的感觉,甚至难以分办真伪。例如作品《棺材里的女人》就是根据上年一张“叶刘淑仪瞓棺材房”的新闻照片而创作,照片中的叶刘闭起双眼,安详地躺在一个㓥房单位内,霎眼看就像放进棺木中的遗体,郑哈雷第一眼看见时还误以为是改图。
第二个共通点就是图象的叙事皆能揭示制度上的“不可靠”(insecurities)。郑哈雷解释,规范和制度为了社会运行畅顺而存在,但同时它们又充满“不稳定因子”和“危险因子”,由于我们会主动遵循规则,而且投入很多想像,它们才没有被察觉。但当一些突发情怳出现,令我们无法再墨守成规,这些规范就很容易崩溃。例如《恐惧泡沫1号》和《恐惧泡沫2号》就取材于一篇有关“俄罗斯生产吹气军事设施”的报导,虽然图像中的“军事设施”很明显是假的,但如果以无人机在远距离拍摄,照片的效果却几可乱真。他认为这反映了军事竞赛的荒谬,过程中积聚了很多如“泡沫”的规范和制度,使国家之间只是为了“show hand”而斗多武器,但这些制度与我们并不贴身,而且很容易崩溃。
花时两月创作 以寓言方式扭曲图像
国画讲究“道统”,亦有一套严谨的法则。郑哈雷从小接受传统国画训练,受其思考模式影响很大,后来在大学修读美术才开始接触其他西方媒介。过去不少作品都比较接近国画形式,而上年的《咽人岛》虽然表达的是比较严肃的主题,却以比较玩味的混合媒介和装置方式呈现,当时他更为了创造出一个“水耕系统”和加入李安导演的《少年Pi》故事中的“咽人岛”元素,在画上种菜,将牙齿放在培植篮中,又用上烧烤炭等等。
展出详情:
艺廊:方由美术 (Galerie Ora-Ora)
展区:艺廊荟萃 3C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