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姜·好音乐】三个大男孩 三种乐器玩出不同声音

撰文: 翟启豪
出版:更新:

一个吹口琴,发长及肩;一个弹钢琴,梳一头整齐的短发;还有一个玩色士风,访问那天戴了一顶朱红色的帽子。何卓彦、黄家正与孙颖麟,三位年轻音乐家将在今年的第二届本地姜音乐节打响头炮,三种声音“Smash埋一齐”。口琴的尖锐、钢琴的深沉、色士风的浑厚,看似“冲突”,实则也可“和谐”。

三位年轻音乐人(左至右:何卓彦、黄家正、孙颖麟)将于今年“本地姜音乐节”首个音乐会中演出,而刘子豪(右一)则负责编曲。(余俊亮摄)

三种声音 “跨”出音乐界线

三个大男孩背后,是另两个大男孩。刘子豪和罗健邦负责将旧乐曲重新编写,曲风有古典、有流行还有、爵士等等。

相信不少人都听过美国的古典跨界音乐组合 The Piano Guys,他们擅长将不同类型的乐曲重新改编,再用大提琴和钢琴等古典乐常用的乐器演奏,代表作《Michael Meets Mozart》就将莫扎特和Michael Jackson两种感觉迥然不同的音乐融合。这种玩法换成本地音乐人,又会玩出什么花样?

编曲新编 “撞”出新想象

以音乐为事业 “磨”多几把刀

主修钢琴的刘子豪正修读中文大学音乐系,平日亦会兼职作曲人和乐手。小时候的他在琴行外听见《给爱丽丝》后,便主动要学钢琴,小学时曾担任合唱团的钢琴伴奏。上中学后,学校要求学生学乐器,他就选择了单簧管,后来更因学校的教堂聚会需要风琴手,他又学了风琴,并认识了爵士乐。他相信,年轻音乐家若要以音乐为事业,就要有多方面的才能,不只是认识不同的音乐类型,有时甚至要学习影像或其他跨媒体的艺术形式。

一个成功的年轻音乐人,不可只玩一种音乐,这样是很naive(幼稚)的。
孙颖麟

钢琴本身是独奏乐器,同时亦可透过室内乐(chamber)的形式与其他乐器合奏。不过,通常室内乐会的门票比钢琴独奏“更难卖”,相比下,教琴的收入比较稳定。黄家正认为音乐家可尝试用不同方式发展或转型,而非一直埋怨香港的市场细小、发展空间不足。“不少香港古典钢琴手很早就放弃了(以音乐为事业),甚至未开始就放弃”。假若教琴没有可观的收入,他相信会有九成导师流失,因为他们并非真正喜欢音乐,而是为钱教琴。相反,他非常敬佩某些爵士乐手,因为他们“即使失业都会继续做音乐。”

本地姜音乐节“Smash - 古典流行,共冶一炉”

时间:3月17日  8:00 PM

地点:香港理工大学赛马会综艺馆

演出者:黄家正、何卓彦、孙颖麟

票价:$280, $240,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