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细好人却带不出好团队?他有这5种特质 下属返工注定事倍功半

撰文: 经理人
出版:更新:

近年,全球企业出现员工只做分内工作,不会试图把事情做得更好,也没有强烈的企图心,反映出工作投入程度降低的趋势。根据民调公司盖洛普(Gallup)2022年的调查,美国可能至少有一半的员工是安静离职者(quiet quitters)。

许多上司不如大家所想的专横或自恋,绝大多数都是出自“好意”,也就是想当个好主管的好人,但只是用错方法。(Canva)

这几年来,媒体、企业将此现象标签为“安静离职”或“躺平潮”,6度入选世界50大管理思想家(Thinkers50)的莉兹.怀斯曼(Liz Wiseman),早在2011年就看见这种“工作冷感”的态势。她认为,这不单纯是员工的情绪问题,也不专属于千禧世代的年轻人,而是公司的领导者未能有效发挥员工才能,“组织里的智力多过我们所运用的。”当时根据怀斯曼的分析,全球主管们平均只引导出员工约66%的产能,换句话说,企业浪费了超过3成的人员能力。

怀斯曼团队的研究中,领导力有如光谱,一端为乘数者(multiplier),也就是可以看见、运用并培养员工才智的领导者;反之,阻止员工发挥才能的领导者则称为减数者(diminisher)。大多数领导者处于中间地带,也就是说,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可能会在自己身上看到部分减数者或乘数者的特质。

怀斯曼团队将4大洲的35家公司的研究结果,写成2010年出版《乘数者领导》(暂译,原文为Multipliers),并在2017年改版修订为《影响力领导》(Multipliers, Updated, and Revised)。过去的研究中,怀斯曼原先以二元法区分好主管与坏主管特质,但在新版中,她补足了中间叙述的缺漏,使主管可能具有的面向更为立体,如管理大师史蒂芬.柯维(Stephen Covey)曾表示,每个人都能在这本书找到自己的不足。

相关文章:为公司挨生挨死 升职的竟是同事?不懂3大职场道理你怎怨也没用

+11

主管的好意,用错方法,也可能对员工带来负面影响

她提到,许多减数者不如大家所想的专横或自恋,绝大多数都是出自“好意”,也就是想当个好主管的好人,但只是用错方法,怀斯曼将这种人称为“意外的减数者”。比如,一位创意很多、也愿意向团队分享的领导者,看似是非常好的特质,但这类主管可能会认为,只要自己越发表想法,就会激发大家的创意,所以每天都会丢不同的意见出来,然而,当团队认为某一个想法不错、可以付诸实践时,隔天又可能收到不一样的创意,导致团队的每个点子都只有短暂进展,久而久之,员工不再自己创新,只接收主管创意。

怀斯曼在《影响力领导》中列举了9种意外减数者的类型和特征,也提供这些主管一些自省和变通的方法,例如上述的点子王主管,可以先自己设置储存槽,问问自己是否希望部属现在就采取行动?如果不是的话,就先把点子放在储存槽里,留到以后再说。

意外减数者是想让团队更好,却弄巧成拙的领导者,而传统意义上的减数者,怀斯曼归纳出5种类型:

1. 帝国创建者:坚持控制所有资源,而可能挤压到其他人的机会或发挥的空间;
2. 暴君:批评、对员工的想法或工作成果泼冷水;
3. 万事通:为了炫耀学识而单方面发号施令;
4. 决策制造者:依少数人的私下意见做决策;
5. 微管理者:把持所有权,甚么都要管

她提到,减数者会假设部属或同仁没有自己,就搞不定任何事,因此会独揽或主导决策。这些负面的主管特质其实屡见不鲜,不过即使是极端的乘数者,在危机时刻,也有可能出现减数者倾向,例如,在时限压力下,自己一个人做所有决策,单方面要求员工立刻执行,忽略员工的需求与学习。

相关文章:是年轻人不济还是老细思想停滞?上司要求放工都回讯息只代表他…

+16

乘数者的基本假设:员工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乘数者会假设人们都很聪明、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他们想的是如何发挥员工的潜能,而不是依照现有绩效表现下定论。乘数者的做事原则,包括会运用及增加人才能力、创造职场心理安全感并激励、设下可推动组织发展的挑战、制造团队辩论促进健全政策,以及投资员工并提供所需资源,她分别称之为人才磁铁、解放者、挑战者、辩论制造者以及投资者,和前述减数者的特恰好质相反。更关键的是,这些特质并非天生,都可透过学习来达成。

举例来说,“挑战者”能引导组织突破现状,促使员工思考,其中一种方法是挑战既有假设。

知名管理大师暨策略教授普哈拉(C. K. Prahalad)就以这种方法,激发组织以不同角度看待市场机会和威胁。他曾与跨国电子制造商飞利浦(Philips)合作,访谈每一位高阶主管,他发现这些主管都假设公司在市场上所向无敌,于是他在策略会议上,发表一篇要刊登在《纽约时报》的杜撰报道,标题是“预测飞利浦将会破产”,接着提出问题:现在的市场竞争会发生甚么改变,而重创飞利浦?例如对手A、B公司合并?如果发生这种状况,飞利浦有哪些策略?这些突破现状的假设提问,打破飞利浦高层的既定心态,开始讨论公司的策略。

【延伸阅读,更多职场心态现象】

9点正式上班 几点返到公司?访问5个世代 答案前后相差30分钟

+6

资历、能力非最长 IT男却获升职 网民分析2大原因获赞中肯

+4

【本文获“经理人”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