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加价|议员批加幅过高 九巴倡每年按方程式调整加价幅度

撰文: 黄伟伦
出版:更新:

疫情袭港逾三年,经济复苏在望,政府亦为五家专营巴士公司去年提交的加价申请揭盅。九巴传讯及公共事务部主管简学悕今早(15日)于港台节目表示,多项成本例如人工、燃油等都上升;同时客量仍较疫情前减一成,加上新铁路线通车加剧竞争,因此在平衡市民负担能力后,提出是次加价申请。
至于为何九巴连续两年有盈利、且去年才获批加价时,仍要再申加价,简学悕回应指,如未有计及政府补贴,2020年仍会有亏损,而且2021年的加价是2018年时提交的申请,认为有滞后,“成三年时间,你见到个物价变化都大啦。”他认为可以探讨票价调整机制,每年按方程式计算加价幅度。
立法会交通事务委员会主席陈恒镔则批评,五间公司加价是“开天杀价,落地还钱”,幅度比想像中高,认为未将通关及复常等对营运有利的因素考虑在内。他又批评,城巴机场线申请加五成为“疯狂”,即使25年来未曾加价,都不应于一年内追回加幅。
政府发言人表示,审慎处理加价申请,如评估后认为个别申请加幅过高,会建议调低其加价幅度,甚至拒绝申请。

+5

各家专营巴士公司已向政府递交加价申请,其中九巴申请加价9.5%,龙运巴士则申加价8.5%,而城巴新巴则划一每条路线加价2元。大屿山巴士亦申请加价9.8%,值得注意是,城巴亦申请调高所有往返机场的路线(即A及NA线)车费,幅度为50%。

简学悕于港台节目《千禧年代》表示,按九巴及龙运的申请加幅计算,即每程车平均分别加0.7元及0.9元。他续指,加幅是平衡了负担能力,以及营运上的可持续性需要,由于客量仍然下跌,较疫情前跌一成;加上港铁屯马线、东铁过海段通车,同样令乘客减少;同时员工短缺、国际油价高企令原本只占整体成本一成,增至一成半,故此订出是次加幅。

不过根据立法会文件,九巴于2020年及2021年,即使受疫情影响仍然有过亿元盈利;加上2021年已曾获批加价,再申加价的理据备受质疑。简学悕回应指,2020年的盈利是计及政府补贴,否则会有亏损;而2021年的加价,是2018年申请的,所有数据都有滞后,“成三年时间你件到个物价变化都大啦。”他又表示,假如不想办法增加收入,会影响财政稳健,并强调加幅是追回之后的滞后,不能单看通胀率。

现时港铁直接根据经济数据,按方程式自动调整票价,但被批评“有加无减”。简学悕认为,社会可以探讨是否有空间改善巴士票价机制,例如之前提出申请后,需相隔三年才获批,巴士公司难以判断何时可加价。他认为,可探讨设方程式,每年按客观标准调整票价。

陈恒镔于同一节目表示,各公司是次申请的加幅比想像中高,如按现有机制的方程式,其实加幅只是约2%,而且有不少营办商于2021年已加价,相信其申请加幅未将通关及复常因素考虑在内,形容为“开天杀价,落地还钱”,希望行政会议审批时考虑市民负担能力。

城巴机场线于1997年开办后未曾加价,但今次申请加50%,陈恒镔形容为“疯狂”,即使要追回加价,都应分期加价,并要了解是否有亏损。他又批,新巴城巴申请划一加2元,部份线加幅达六成,会令市民吃不消。

工联会立法会议员邓家彪则关注机场员工受影响,机场线随时加至70多元一程车,令机场人手短缺的情况雪上加霜。他续指,虽然25年来未曾加价,但当年的定价本身较高,之后后办的新线亦较贵,批评加幅不公道。

对于新巴城巴划一加2元,邓质表示背后或涉及巴士公司策略,短途线加幅达六成,质疑或希望透过票价,淘汰短途路线。

政府:如加幅过过会调低幅度

政府发言人今日出稿回应,称正处理相关申请,会按既定程序审慎考虑和审批,致力减低对民生的影响,同时维持巴士公司财政稳健。

发言人提及,考虑因素包括巴士公司的收支财务情况及前景、公众的接受程度和负担能力,以及巴士服务的质和量,惟表明如经评估后认为“(如)个别申请加幅过高,会建议调低其加价幅度,甚或拒绝相关申请,以做好把关工作”。

巴士公司加价幅度是多少?

各专营巴士公司去年向政府申请加价,据政府披露,九巴加幅达9.5%,城巴新巴划一加两元,部份路线申请加价50%,详情按此

新车费何时生效?

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将审批加幅,当局指如果加幅过高,政府会建议调低加价幅度甚或拒绝申请,暂未有加价生效日期,详情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