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颈隐藏14个日军建设机枪堡 属保存最好遗址 团队促列古迹
鹿颈的山头上,杂乱的野草中藏著一座座的机枪堡,由一道道战壕相连。有研究团队经十年研究后,发现枪堡群结构良好,相信该处是日军在港留下状态最好的军事遗址。港大房地产及建设学系教授黎伟聪估计,现址较大机会是日军为针对抗日游击队而建成。
香港抗战历史研究会会长吴军捷表示,即使当时在港日军资源欠奉,但为了镇压民众反抗,仍斥资兴建机枪堡及观测台,“反映当时香港人反抗日本嘅行动,已经对日军做成极大威胁。”他认为,该基地反映救国抗日武装力量抗敌的历史,认为值得列作法定古迹。
料最大枪堡属指挥部
鹿颈机枪堡及观测台荒废在乱草中,但早在2009年已被古咨会列为二级历史建筑。古咨会当时形容,该处由多个机枪堡、观测台及堑壕组成,共12个构筑物被评级。
经过十年时间,港大团队多番搜索下,发现山头上其实有14个枪堡,其中有7个面积较大,而附近亦有战壕连接枪堡,深度可达3至4呎。 黎伟聪估计,当中最大的枪堡属于当时的指挥部。香港抗战历史研究会会长吴军捷亦推断,该枪堡能容下约10位士兵,亦可在上方瞭望。
▼鹿颈机枪堡现况▼
疑留下日军厕所
在该14个枪堡中,亦有7个较细的“卫星枪堡”,甚至只能容下一人。团队估计,这些“卫星枪堡”可以覆盖大枪堡的“死角”。
而枪堡附近亦有一个小井。黎伟聪指,该井深达两米,由于太深太细,与一般水井不同,故推断有可能是厕所,或供守驻守的日军使用。
相信抵御本地抗日力量 居民或被迫参与兴建
黎伟聪指出,过去曾经以为,日军兴建这些碉堡是为了反盟军登陆。不过,他们现时却有新的看法。他解释,有书籍曾提及,在1943的3月3日,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港九支队的成员曾在鹿颈的南涌村与日军激战,故相信日军事后开始兴建鹿颈的防御设施,以阻止游击队在沙头角一带渗透或骚扰。
吴军捷亦补充,当年南涌和乌蛟腾是游击队大队部的所在地,而上述最大枪堡的窗口正正对著南涌。他又估计,这些枪堡实际上或未能发挥作用,由于当年游击队与日军曾在此激战,死伤惨重,因此枪堡后来建成后,大队已转移阵地,故现有的东江纵队的史料中,并未有提及这些防御工事。
黎伟聪又引述历史学家高添强著作的评鉴,指鹿颈一带村民忆述日占期间,他们被迫帮忙日军建设枪堡群与观察站。换言之,原居民或有份参与兴建这些军事设施。
有结构已倒下 促复修保育
随时间过去,山头杂草丛生,亦曾发生山火。黎表示,现场或出现水土流失,虽然可以很快补救,但若不再理会,情况恐怕越来越差。而有枪堡的通风口,疑似有游人曾站在上面,有部份结构已倒下。团队希望政府认真重视及复修遗迹,可设置小型博物馆,或兴建吊桥通道、小径让游人欣赏。
虽然鹿颈机枪堡及观测台已获评级,但黎指,香港的历史建筑评级制度并不涉及保育,导致大部份战时遗迹被荒废,坦言香港的军事遗址“潜力很多,尚未发展。”他又指,西贡黄竹洋的战时遗迹本来更大,但早已被拆毁,难以再修复。
值得成为法定古迹
吴军捷认为,考虑到遗迹的历史价值,现址值得成为法定古迹,而且需要好好保护及善用,否则便会被荒废。被问及古咨会是否低估了该遗迹的历史价值,黎伟聪指出,体谅古咨会的决定,“佢哋都系坐写字楼睇图”,团队亦花费了10年时间才完成研究,而委员会亦要处理不同的历史建筑。
港大房地产及建设系校友程肇堂表示,在过去十年的研究,他们要多次上山测量,并参考不同资料,故所需时间甚长。他坦言:“我哋都一把年纪,但希望将香港真实嘅历史留比下一代。”
古迹办回复查询时指,有关机枪堡及观测台的位置属郊野公园范围,其管理及维修由相关部门负责。古迹办十分乐意就项目的维修保养、设立说明牌及增设步行径等,从文物保育角度向管理部门提供技术意见。
古迹办又说,按现行的评级制度,如有确实与已评级的历史建筑或构筑物文物价值有关的新资料,古咨会会按评审准则及缓急需要,审视有关项目的文物价值及现行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