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农业】比利时团队访马宝宝吃农家菜 团员:此地值得保留
香港农场愈来愈少,包括“马宝宝社区农场”等大量新界东北的农地,皆面临遭收地的命运。上星期,来自比利时研究城市耕作的团队,一行10人来到香港考察,其中一站是到访“马宝宝社区农场”,吃罢农场种植的食物、参观田园之后,其中一位团队Nicholas,了解过马宝宝的前世今生后直言:“这个地方值得保留下去!”
团队指,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农业发展同样面对土地问题,但政府思维渐变,逐步视农地为公共设施,正研究如何保育原有农地,与香港这边的态度截然不同。
为数10人的比利时团队之中,有的从事农业学术研究、有的在大学农业顾问部门,为不同公私营机构提供“都市农业”(Urban Agriculture)的专业意见,亦有几位开展各式Start-up公司,都是廿来岁的年轻人。他们上周三(11月2日)到访位于粉岭马屎埔的马宝宝社区农场,期间更有机会一尝农家菜,材料大多都是农场出品,有人吃过蕃薯叶后,大赞好味道,不过这些味道可能很快成为历史,马宝宝社区农场成员卓佳佳向他们坦言,马屎埔正面临发展商收地,团员之一的Nicholas Tsurukawa深感可惜:“这个地方值得保留下去,尤其是附近有这么多楼宇,如果可以让附近居民自给自足便非常好了。”
布鲁塞尔:都市农业是潮流 住宅因此升值
近年,可持续发展是减慢气候变化的关键词,而城市农业就则是其中一种策略,因为当食物只在同一地方生产和食用,因运输产生的碳排放将大大减少,从而改善城市气候。香港和布鲁塞尔同样国际都会,后者更是欧洲交通枢纽,要实践都市农业同样面对“土地问题”,事关其农地面积及从事农业的人正不断下降,不过跟香港政府的态度相反,布鲁塞尔政府推广都市农业的很大决心 ── 他们定下目标,冀2035年,将城市生产蔬果的自给自足率提升至30%。成员之一Alexandre在大学任职都市农业中心,他说在布鲁塞尔,愈来愈多当地市民愿意利用工余时间种植,影响所及,将耕作元素融入公营和私人的发展项目愈见流行,天台农场和社区园圃等各式模式,都有机会令这些住宅项目升值。
布鲁塞尔的失业率高企,在2015年为18.8%,团队成员Nicolas认为,推动都市农业亦有利创造就业机会,就以团队为例,当中的Start-up公司,业务包括推广昆虫作为食材、室内种植磨菇,以及推广鱼菜共生,统统都是因为都市农业而衍生出来,然而Nicholas说:“他们都是非常聪明的人,可以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有不错的薪水,只是他们想因为想推动城市耕作,成立了start-up公司,希望可以成为一个示范,让社会知道不同的可能性。”
视农地为公共建设 布市政府可介入交易保农地
早前的横洲建屋争议,引起开发棕地的争论;布鲁塞尔同样面对土地问题,当地人则认为,何不将已空置的楼房重建?
Nicholas在比利时的博士论文研究政策及规管对都市农业的影响,他认为政府的规管制度,乃城市农业成败关键。他指,布鲁塞尔近年有个新决定:将农地视为公共建设,如学校、医院、绿化空间一样:“如果有农夫退休了想卖农地,政府可以介入那个交易,将农地保留。”这样有助确保农地不会大量地减少。
但Nicholas承认,不同城市有不同历史,面对不同环境,政策须因地制宜。例如比利时其中一个重要城市列日(Liège)曾是重金属工业区,随着全球化兴起,当地人的工资无法与发展中国家竞争,当地工业息微,大量工厂空置,怎样将工厂变成农场、将工厂地去污染便是核心问题。
香港农业政策有保护农地的决心?
反观香港,政府的农业政策素来欠缺具体蓝图,直至今年年初,特首梁振英于《施政报告》中指出,政府将推行新农业政策,旨在推动本地农业现代化及可持续发展,包括设立75至80公顷的农业园、进行有关农地的顾问研究、成立5亿元的农业持续发展基金等等。现时本港约有2400个农场,据规划署,划作农地同途的面积有5,100公顷,但2013年立法会数据显示,香港农地总面积为4,523公顷,比1997年的6,080公顷下跌四分之一。据渔护署资料显示,用作生产蔬菜、花卉、杂粮作物及果树的耕地面积分别只有287公顷、121公顷、12公顷和265公顷,加起来都不足800公顷,显示大量农地不作农用,参考本地蔬菜的市占率,由90年代的30%降至2011年的2.3%。
自80年代,发展商大量买入农地,被称为囤地。而地契并无规定土地业权人必须使用农地、不得闲置。土地是否用于农业生产,取决于土地业权人的决定,不少农地被用作货柜场或停车场。
比利时的情况虽不可与香港直接比较,但其视农地为公共设施、加以保留,以及其本地生产自给自足达30%的目标,却让我们看到,要推动都市农业,在乎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