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农民要地不要钱 5亿政策与农民需要背道而驰
施政报告在农业政策上提出不少主张,但当中所涵盖的,却远远脱离香港农户的实际所需,更与学者一直倡议的“农地农用”背道而驰。依照这套农业政策方针走下去,农民生存的空间只会愈来愈少,亦教人忧虑香港具有高生态价值的农地会如何“被发展”起来。
朱凯迪:农民不需要Cash!
施政报告指出,政府会落实去年完成咨询的新农业政策,设立农业园及探讨设定农业优先区,又会成立5亿元的“农业持续发展基金”,并支援农民增值,为农产品市场推广及建立品牌,以及发展农业相关的休闲和教育活动。
土地正义联盟成员朱凯迪对报告方针不甚乐观:“现时香港农民的首要问题是没有农地可耕,所谓5亿基金,其实农民不需要Cash !”现时本港约有4,000多公顷农地,当中只有约15%是常耕农地,八成农田都囤积在地主及发展商手中,任其荒废。去年至今亦发生多宗倾倒泥头故意破坏农地事件,目的是制造土地不适合耕作的理由改划农田用途,以达到发展农地谋利。另外,农民耕作往往需要时间熟悉泥土和养肥土地,可是地主通常为了等待收购,不肯长租农地,不稳定的农地租约亦令农民没有理想的耕种环境。但施政报告却只管发展所谓的高端农业园,并没有正视这些问题。
吴希文:政策自相矛盾欠远景
此外,施政报告在土地发展议题上提到“发展新界不免要征用部分农地”,指政府会充份利用优质农地,同时释放部分不再适合耕作的农地以作其他用途。对于政府这次大刺刺提出征用农地,长春社助理公共事务经理吴希文表示:“报告一方面支持本地农业,另一方面提出改划农地作其他用途,这是自相矛盾。”
吴续指,本地农业发展的一大问题在于囤地问题,政府一直未有足够经济诱因让地主释放农地作农业用途,例如实施荒地税等。至于农业园的具体落实,他更忧虑征收土地设立农业园的相关计划会拉高农地租金,变相赶绝农民。他认为,新一份施政报告欠缺整全的农业发展远景。
对于香港农业的未来发展,朱凯迪寄望政府可在“食物教育”方便做得更好,例如拨出10%康文署辖下的园圃发展社区种植,让社区居民自行打理园圃,既可让种植渗透各社区,作教育及优闲活动用途,亦可节省绿化市容的巨额公帑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