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头遇发哥、夜晚撞箭猪? 老街坊:山顶有自己嘅生态系统
百年大宅卢吉道27号去年获评一级古迹后,业主同时放弃改建为酒店,被喻为民意胜利。旧住客姚医生说:“不是山顶人,根本不明白山顶。”山顶上的卢吉道社区有深厚历史和自然底蕴,多年来与人形成微妙的生态,在他眼中,业主和批准建酒店的政府部门不了解山顶,起酒店就会破坏山顶社区的平衡。
香港的殖民地历史上曾经有这么一条法例:华人不准居于山顶区。当时华人是低下、脏乱、传染病的代名词,直到1947年才取消。但山顶是达官贵人聚居之地一直维持至现在。
1913年的工务局年报记载著围绕山顶修建道路的原因:The road will be principally used as a promenade, a wonderful panoramic view of the City, Harbour and surroundings being obtainable from。这条路是的主要作用,原来一开始不是为了交通,而是为了外籍富豪高官散步,欣赏维港美景。毋怪乎这条路只有不足两米阔。这条全长2400米的平缓山径,以当时第14任总督卢吉命名。
卢吉道本身就是条活生生的历史。位于1号的山顶缆车办公室评为二级历史建筑,34号住宅 Westcrag和35号炉峰峡电力分站评为三级历史建筑。卢吉道27号则于2013年被评为二级古迹,业主本来欲将其改建成17个房间的精品酒店,但只获城规会有条件通过,条件之多令酒店运作几乎不可行;去年12月,业主申请提高评级至一级历史建筑,获古迹办通过后,才放弃发展酒店计划。
卢吉道大宅历年业主及历史:
卢吉道27号大宅为新古典主义揉合殖民地风格。殖民时期早年只有外籍人士能在山顶上居住,跟卢吉道27号大宅同期的房屋大多已拆卸。1914年著名建筑师行Palmer and Bird (今改名为Palmer and Turner)的高级合伙人 Lennox Godfrey Bird设计,1916年建成,由其兄长 Herbert William Bird 入住。 Lennox Godfrey Bird来头不少,既是当时多个团体如香港曲棍球会、香港义勇防卫军的会长,后来更成为石澳道业主委员会的董事,多间石澳古老大宅均是出自他的手笔。 1939年11月,一场风暴令大宅屋顶严重受损;1941年日军于圣诞节入侵香港前,大宅的网球场(即现时的泳池)被炸弹炸中,但当时的住户 Mrs Finnie 将家中收藏的银条埋在泳池下!后来大宅几度易手:太古船坞及太古洋行用来作员工宿舍。1977年买入的美国建筑师Robert Lusher,是美国建筑业巨头 Federal Builders的高层,他更将其回复至原装装修,并在假天花内加上中央空调系统和水渠,以符合现代住宅需要。1994年大宅转手给一位商人,再由姚医生的亲戚于1997年购入,2012年售予纺织商人陈天生,由前环境局局长邱腾华之弟邱腾达代表购入。百年来大宅多次易手,但原装外貌大致上仍得以保存。
“不是山顶人不明白山顶”:山顶社区的构成
“不是山顶人,根本不明白山顶。”曾于卢吉道27号居住十多年的姚医生看来,发展酒店根本是匪夷所思,“或者业主被人揾笨,被地产经理呃”,因为大宅的配置和基建,连仅仅几名住户也不感方便,更遑论是几十名酒店住客。于是他和街坊加入“美港联盟”,反对新业主将大宅改建成酒店。“山顶社区本身有自己的生态系统,久而久之形成平衡。如果有外人贸贸然插手,便会破坏平冲。”他说的外人,既是新业主,也是不反对新业主改建计划的政府部门。
山顶社区成员一:居民和司机大哥们
富豪出入岂会无车?一间屋更不会只得一架车。但卢吉道不过两米阔,连单线行车都要小心翼翼。要到达卢吉道,可以经由山顶道,或另一端的夏力道进入,不时都有对头车。“所以邻居都有默契,对头车如果架车过了某一点,哪一部车要向后,哪一部可继续去。不然如何生存?肯定日日打交。”
姚医生家中有三架车。“每天晚上放工回家,转入卢吉道前会打电话问管家有无司机出紧车,有的话就在山顶广场等等10分钟。同一道理,如果我出门口时,发现家中只有两架车,那我知道有部走了,打给司机,问他是否刚出去或回来。”
“所以27号的新业主曾说如不批酒店我就起四间屋。我想,你随便起啦,无理由次次打晒畀三个邻居出车,实打交。”
在卢吉道开车要申请许可证。“但明明路口有牌写要有许可证,间中都会有的士误闯。那次有的士误闯,我赶返医院,唯有跳车搭的士返工。后来我打电话问管家的士出去未?管家答花了四小时。”
山顶社区成员二:行山客
卢吉道位于获Lonely Planet 选为全球十大山径的港岛径上,除了假日来呼吸新鲜空气的市民和游客,更有些人风雨不改日日行山。
“我们固定七点几出车返工,那时的行山客面孔都一样,其中一个是李柱铭,通常8时10分会看见他。有几年几乎每天出门口,都会见到周润发架起脚架拍照。”
“那段路要识得去到某一个窄位,应该是人让车定车让人。如果人车方向一样,最好人让车,揽住栏杆,架车好快就过到。如果对头最好架车停低,等人贴住栏竿行过。跟晨运客熟了几年,就没有争执。有些很少上山顶,一家人有BB车又有老人家和菲佣就会闹交。”
他说,山顶每年有数百场活动,慈善步行占了不少。有些参加者会以为他开车乱闯卢吉道,若遇上这情况,他会往车上的许可证指一指。“04年左右有场慈善步行,有个西人嬲到跳上我架车,踩上车顶以示抗议。”
卢吉道差不多24小时都有人行山。“有些外国年轻人半夜跑步,也会有情侣深夜拍拖;两三点静一静,三点多几点就有阿婆开始行山。连我40年前已经跟祖父母行!这里有好强大的社区,所以反对兴建酒店,要收集14万个签名一点也不困难。”
成员三:箭猪
自然就是卢吉道的一部分。姚医生说,每天晚上11时至凌晨2时,有很多箭猪出来“揾食”。“箭猪住在山下,以前箭猪就钻过栏杆之间的间隔上马路,有车就落返去,一直相安无事。但后来换了新栏杆,好窄,箭猪好难上来。试过有次有车驶过,箭猪见到有车走避不及,就卡在栏杆中间。箭猪好细胆,唔好吓佢,随时心脏病发,我唔系讲笑!”姚医生一脸认真。
“我试过打电话给政府,告诉他们箭猪不能上来揾食会饿死,上来落不到去会吓死。他们问:乜话,箭猪?上来落唔返去?当我痴线。坐在冷气房做决定,这就是官僚的荒谬。箭猪都是社区的一部分,你见到佢慢慢开车,佢又慢慢走落去,多年来大家互相认识有默契。”
卢吉道27号最终何以没改建酒店?
2012年卢吉道27号大宅卖给纺织商人陈天生后,新业主向城规会申请将大宅改建为有17间房间的精品酒店。民间组织“美港联盟”找来姚医生及其他居民反对。他们搜集资料和做研究,从多方面入手申明大宅不宜改作酒店用途:郊区渠务未能支援酒店住客、餐饮、清洗等大量排污;酒店客人出入会造成大量车流,只有不足两米阔的卢吉道不能负荷,令行山客难以通过,造成交通挤塞和人车纠纷;山顶消防局的消防喉长度未必足以覆盖酒店范围等,并收集得14万名市民签名反对。
虽然“美港联盟”提交以上的的资料及反对理据,甚至邀请运输署官员作实地模拟路试,测试是否会塞车,但政府各部门,包括环保署、运输署、旅游事务署、消防署、警方等对改建酒店表达支持和不表反对。城规会于2013年及2015年,两度有条件批准大宅改建为精品酒店。但城规会亦为酒店加上多达11附带条件,当中包括:朝九晚七酒店不准任何车辆驶入卢吉道,包括酒店车及的士,非限制时段内每小时最多两程单程车;酒店不能提供餐饮、洗衣等。 直至去年底,发展商放弃酒店计划。有人认为城规会的附带条件为酒店发展设限。姚医生估计,发展商去年底于放弃建酒店时,同时向古迹办申请将大宅由二级古迹提升为一级,是因为知道该地起酒店根本不可行,希望能仿效法定古迹景贤里,业主跟政府换地,让政府得以保留古迹,业主亦能有利可图。
自然和殖民历史交织,加上山径是香港人的远足热点,令卢吉道的社区份外独特。姚医生总结今次抗争,他认为有得也有失。失的是“看到政府各部门在公众面前出丑,明知建酒店会带来各方面问题却不反对,点知城规会一棍打落去不能行车”。得的是卢吉道赢了知名度,愈来愈多人保护卢吉道:“近来城市愈来愈重视可步行度和行人权利,市民知道卢吉道不是有钱人的私家路,而是大家不付钱皆可以享用的历史步道。这样不仅27号,对卢吉道其他近年十室九空、待价而沽的历史建筑的业主也不敢放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