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邨大牌档渐成回忆 头号共鸣必数豉椒炒蚬 壳多过肉先系趣味?

撰文: 万里机构
出版:更新:

食过豉椒炒蚬以后,似乎就会对它念念不忘,至少我是这样。小时候食炒蚬要到楼下冬菇亭的大牌档,取其炉大火足镬气够;其实炉火跟中式酒楼差不多,不过镬气确实是大牌档比较常有,可能厨师都比较率性,敢放胆一试手艺,不似酒楼要维持平稳的水准。
(以下内容节录自《屋邨寻味记》。)

小时候去食豉椒炒蚬先有一段前奏:途经地下的一列花槽,跟街坊擦肩而过,有些赶回家吃饭,有些与我朝着同一方向到大牌档。那时对大牌档的认知,只等同于“餐厅”的意思,根本不懂仔细分辨。起初跟着家人去,去多了一样是跟着家人去,只是自己跑在前头“霸位”,但率先到达并不代表甚么,因为无论有位无位,还是要等家母来拣选;那时候对位置的好或不好,完全没有考虑的数据基础。

▼▼▼点击即睇大牌档“豉椒炒蚬”回亿,你系咪都有?▼▼▼

+5

伙记上菜大显身手

这种中式小炒食店,虽说是设在冬菇亭,但数十张台与上百张凳的组合,延伸到街坊的往来通道上,吃与不吃的都在当中穿梭。不得不佩服伙记上菜的高超技巧,即使小孩跑来跑去,也没有见过意外发生。厨师为悭功夫,同一道菜一次煮几碟已成定律;伙记双手拿着三碟炒蚬,穿巷过台,一碟叠成高山,另一碟薄薄一层,食客很易比较多少。有些食客索性不理伙记安排,即时在他手上拣选,就像街市买菜要挑得心头好,实行“先拣先赢”,炒蚬未入口,心中已泛起一阵舒畅。眼睁睁被抢去炒蚬的食客,最多只能用凌厉的眼神反击,用筷子撩两下,再暗骂几句。

这种情况我看过,也亲身体验过,看着面前的“萝底灯”,心中难免不悦。不过豉椒炒蚬壳肉分离的特质,起了左右大局的作用,即使壳不多,有时蚬肉已经掉落到碟上,直接夹起来食,也有莫名的快感。如果看到“拦途截劫”的食客,一整层蚬壳翻过后就直接“亲吻”台面,果真是除笨有精;这种反高潮的结局,又为大牌档的豉椒炒蚬添加不少有趣回忆。

萧博士讲多句

豉椒炒蚬在家制作并不困难,买回来洗净吐沙;有些没甚么沙的,几乎可以即买即煮。酱料可以用现成的,当然也可以自己调校,炒起来味道不会差。唯一欠缺是大牌档的镬气,不过近年外出食炒蚬,都是汁酱较多,没甚么镬气了。

书名:屋邨寻味记
作者:萧欣浩
岭南大学中文系博士。“萧博士文化工作室”创办人,身兼作家、诗人。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讲师,主要从事语言文字、饮食文学及文化研究。曾任职法国餐厅大厨。2015-2016年获岭南大学“优异教学奖励计划”优秀教学证书。仁爱堂陈黄淑芳纪念中学校董、岭南中学校董。文学家纪录片“他们的岛屿写作2”刘以鬯《1918》、也斯《东西》的副导师。电视节目《学是学非》、《粤讲粤㜺鬼》学者嘉宾。著有:《解构滋味:香港饮食文学与文化研究论集》、《流动香港饮食志》。

【本文获“万里机构”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