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的苏格兰.上】吸毒露宿以后 从囚犯银乐队走出来的风笛手
最近几个月,深水埗区频频传出“勇敢的苏格兰”(Scotland the Brave)曲调,还是以高亢的苏格兰风笛吹出。
吹奏者是国昌,今年60岁。“风笛中间的组件是风袋、里面都是空气,原理是用空气延续声音令之不会中断。”风笛是冷门乐器,拥有此特殊技能的国昌,大半生却没有善用。“现在老了,不够气。加上中间吸过毒、卅多年没吹,功力已大不如前。”
人生就是不停的战斗。风笛起源为战争时以尖锐清亮的声音传递军令,今日国昌重拾故技,也吹奏起与黑暗战斗的进行曲。
孽下──和风笛的缘份
国昌人生最光明的日子,都有风笛相伴。“以前在歌连臣角(惩教所)时,日日练习(风笛)数小时。大时大节要表演,可以一边步操、一边连续吹十多首歌。”说起曾任各盛大场合如惩教署人员毕业典礼的表演嘉宾,他洋洋得意,即使已是近40年前的往事。“我当时企银乐队right marker即右边第一个,是全队灵魂来的。”
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昌因在饭堂工作经常出入黄竹坑警察学堂,初次接触到风笛。至1973年,他17岁因行劫入狱,进入专收容未成年男囚犯的“歌连臣角惩教所”,又加入全港唯一一支由少年囚犯组成的“步操银乐队”。“未成年囚犯不用工作,而是半日读书、半日兴趣活动,我选择加入银乐队。”他会吹风笛,是孽下的缘份:“算是自愿加入吧,但你不加入乐队也要加入别的。导师教导少许技巧后,平日都是自己练习,日日吹3至4小时,牢内有几枝质素麻麻的笛任吹。如果即将有大型表演,就和其他队友夹歌、还要同时训练步操。”
“那几年进步最多。其他囚友都要练习接近一年才会吹奏,刚学会就要出狱了,表演时常常滥竽充数。囚犯中差不多只有我,练习数月就学会,能完整吹出所有曲目。”
丢失意义──没有风笛的40年
只是少年会长大、囚犯会出狱,国昌离开歌连臣角后,除了因答应所长翌年新年回去表演,这40年来没有再吹奏过风笛。“找不到哪里有卖!这种乐器太冷门了。而且我猜,当年就算找到也买不起,应该很贵。”据国昌所知,当年在步操乐队的其他囚友,死的死、失联的失联,唯一一个联络上的,已多年没有玩音乐。
丢失风笛的日子,他的人生再次失控。重复坐牢、毒瘾日深、年老失业,2010至2015年期间露宿在深水埗通州街桥底。曾经,他以为自己会如此渡过下半生,直至遇上“瞓街牧师”林国璋。他开始戒毒、上教会、搬离桥底。数月前与牧师聊天,说起自己会吹苏格兰风笛,大家半信半疑,但牧师还是替他借到一支风笛,“一开始我还吹不响,太久没吹了”。这数个月他天天苦练,终重拾当日数成功力。不久前他在教会表演,观众不多,但获得如雷贯耳的掌声,国昌腼腆而笑。
但练习场地令他有少许困扰。“因风笛声音极为响亮,不能在家里练习,会吵到同住的哥哥。在近民居的公园练习也曾被投诉扰民,只好找些极偏僻的地方。”因此最近数月,街坊可在深水埗公共空间里看到一个练习风笛的白头汉。不要惊讶,他只是在练习重新投入社会的勇气。
歌连臣角惩教所步操乐队
于1958年成立,隶属惩教署歌连臣角惩教所,负责音乐演奏及花式步操表演。乐队主要由风笛手、管乐和敲击乐手组成,现时约有40名成员,均为在歌连臣角惩教所服刑的少年囚犯,另由数名惩教署职员及1名主任教师领导。
乐队在惩教署各项活动中均会演出,亦会应慈善团体邀请在不同场合外出表演,每年演出达数十次。
全港多个惩教所中,只有歌连臣角(收容男性青少年)及励敬(收容女性青少年)设有由在囚人士组成的步操乐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