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在囚人士及更生人士,人们不其然会联想到罪犯及犯罪份子。社会很容易标签他们,很少人会理解每位更生人士的独特背景,只会简单地标签他们为罪犯。香港社区组织协会最近举办的“剖白”展览,是让公众参与的艺术活动。展览展示了更生人士的相片,当中每位主人翁都会诉说他们的故事和剖白各自的经历。这不仅是一般的告解或认错,他们表述自身的故事,希望让公众了解他们其实跟您和我一样,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有生命的人,而不单是被人标签的罪犯。参观人士亦可在网页或展览馆中表述你的剖白。展览亦出版了新书《囚》。展览网址为 http://www.confessionsoco.com/(“剖白”展览资料:即日至11月27日【逢星期六、日】下午12时至6时30分。地点::九龙深水埗汝州街269号一楼 【港铁深水埗站C2出口,经桂林街步行半分钟】费用全免)摄影:林振东(内文节录自《囚》一书)
说到在囚人士及更生人士,人们不其然会联想到罪犯及犯罪份子。社会很容易标签他们,甚至对他们怀著偏见。很少人会理解每位更生人士的独特背景,只会简单地标签他们为罪犯。刑事和司法制度亦只会把焦点集中在他们曾犯过的错,要他们承认犯过的罪。相中的是78岁的张大伟。张大伟的公屋单位异常整洁,美中不足的,是客厅地板上的一块污垢。 “怎么擦都擦不掉。”张大伟低头吐一口烟,缓缓地说。(林振东摄) 他今年78岁,理一个光头,双眼炯炯有神,靠近和他说话,能感觉一股威严与杀气。张大伟并不讳言,他一辈子留下了一连串擦不掉的案底,就像自家的地板。他的自白之中,提到个人的选择和对“好人”的疑问,在展览和书本中的《上海理发师》一章,可了解更多关于他的故事。(林振东摄) 《飘泊金兰》小凤与阿珍的故事是这样的:14、15岁时,不愿受束缚的小鳯怀有男友骨肉,离家出走,一晃便是半世纪,再没回头......她庆幸遇上好友阿珍,每天推着她到附近上厕所、沐浴,后来阿珍亦因家庭问题离家,索性与小鳯一同露宿,苦闷的生活总算有个伴,两人更轮候到公屋,年初一起“上楼”。(林振东摄) 阿珍总是逗她:“将来花洒位做个啤酒桶浸一下,早晚福禄寿,早点享受好不好?”阿珍的玩笑总能让悲观的小凤展现一丝笑容,“希望她不要胡思乱想太多,大家还有十多年‘货仔’嘛﹗” 这对金兰姊妹遇上对方,或冥冥中早有注定,好让大家能在后来的日子彼此作伴,苦尽甘来吧。(林振东摄) 《四仔Uncle》:14岁劈友、跟大佬,劈出牛头角、杀入铜锣湾。20出头,他只身赴台走私黄金。曾经,他坐拥200门生、身家百万,人称“大哥祖”。卖过白粉、吸过毒,消失的光阴,大半散在壁屋、喜灵洲监房里。风光不再,他由毒品拆家,变成长驻旺角信和做keeper的四仔Uncle。栖身之所,徘徊在监狱、医院与深水埗街头。如今他人生唯一希望,就是跟女儿团聚。(林振东摄) 《骗子老师》 陈哲南的剖白:哲南自小聪敏,却不好学,但凭运气在一间学校找到代课老师的教职。 迷上赌博的哲南,坚信“输到清光的时候就一定会全部赢返来”。但现实不如想像,最终他骗取学校同事款项超过200万,被判刑33个月。 (林振东摄) 哲南出狱后,很快在专门协助更生人士的机构找到新工作。机构知道他有案底依然聘用,但在同事聚会时,他坦承自己曾犯事,同事的第一反应是“你坐过监?会不会杀过人?”。 这时哲南才真正意识到,案底就好像烙在脸上的印记,一辈子摆脱不了别人的眼光。“可以说,我坐完一次监就死了。更生人士好难从头来过。”(林振东摄) 《职业病人》Raymond:2001年轰动一时的骗药案,一班“病人”,看中政府诊所漏洞,天天到政府药房领取大量药物出售,事件揭发之时,震惊港府,一度以为有政府医护与行骗集团合谋,事件始作俑者正是Raymond。 他曾进出牢狱18次,那宗经典的骗药案,是他最后一次犯案。(林振东摄) “如果人生有take two,我唔会咁行。”Raymond坚定道。今天,他在教会任义工,不时到附近派饭和关心露宿者。50岁的他满有冲劲,“个人堕落咗咁耐,好想做啲嘢,依家先系人生真正开始。”(林振东摄) 《玩上瘾》阿辉:快18岁生日的阿辉,首次犯罪入狱,“一来无钱打机,二来贪玩,所以行劫。”抢劫罪成,他要在狱中服刑一年......野宿无根,人就自然像野草般摇摆。阿辉前前后后入狱多次,刑期不长,但阿辉“玩”的心瘾却愈深,“我最多试过,一日打机使一万七千蚊﹗”。(林振东摄) 万幸,多年来靠坊间的露宿支援,阿辉尚算活下来,近年在社工协助下,更在大美督一所烧烤场觅得工作,获老板借出货柜居住,自力更新。 虽然花钱打机恶习依旧,但他爱上阅读《圣经》,“我好钟意读《创世纪》,讲到主行奇迹,救醒已死的人。” 阿辉觉得,多年来的遭遇,是主给他的试炼而已。(林振东摄) 《好彩?》 伟伦反问自己:“到底自己可以‘好彩’几多次?”(林振东摄) 毒品除了令伟伦破产收场,更令他身体机能每况愈下。但这也不足以令他“回头”。 2009年,伟伦更因藏毒被判入荔枝角收押所,他的第一个感觉竟是“兴奋”!自认适应力很强的他,从没担心过这十四天自己将如何渡过,甚至还对此带点期待。 这一次,他算是“好彩”,只是判罚款两千元及留案底,不用判监禁刑罚!但浮沉两年后,他又再次被捕,保释期间他开始反思:“到底自己可以“好彩”几多次?”。伟伦开始认真地对待自己,寻求方法去重回人生正轨。 最后,他决定到明爱黄耀南中心接受半年自愿戒毒。(林振东摄) 《树大招风》黄庭轩:“呢个年纪唔出位,几时出位?”1979年,15岁的黄庭轩,自深圳来港到亲戚家定居。年少生活无忧,却因希望一尝“富有”滋味,挪用酒楼支票提走巨款,被判盗窃罪成,入男童院一年,“我有个契妈,经常带我去同一间酒楼食饭,我同经理相熟,但那一次拿了他的银行簿同支票,提了7万元来请朋友食饭,买相机和名牌衫,感觉好威。”(林振东摄) 但第一个挫折,1985年便到,他牵涉一宗金舖劫案,被判处理贼赃罪成,入狱6年,首次进入赤柱监狱。往后的人生中,他还两次进入这个“英雄冢”,大大小小案底约10个,还有,碰见了叶继欢......曾经沧海,黄庭轩口中虽然都是昔日的富贵风光,但一言一语,还是与太太爱恨交缠,一家人食饭时乐也融融,当下即是。(林振东摄) 《抵垒》 老鬼:“我地祖宗几代人,差馆都未入过……”(林振东摄) 黄先志爱称呼自己做“老鬼”。 2009年,老鬼因在超级市场偷奶粉,被判入狱六个月兼罚款二百元,他同时被揭发,匿居香港逾28年......“没想过当天来香港,会导致家散人亡,妻离子散,我唔心息……”他中风后记忆力衰退,连自己孩子的名字都忘了……红十字会替他寻亲,难如大海捞针。(林振东摄) 《哥哥的人生苦旅》陈可勇写他的兄长:与哥哥相认几年了,亦去过哥哥现时的居所和到过他接受社会工作服务的地方。我强烈感受到哥哥想好的心。他现在自力更生,工余做义工,星期日返教会,生活正常,我为他的转变而欣喜。 哥哥能够重获新生,是社会有心人士出钱出力来帮他入住公屋,加上得到热切社工之辅导与援助,以及他信主耶稣的结果。 没有信仰的依靠,没有社工的支持,没有热心人士的援助,哥哥肯定不会重拾自信,擡起头来做人!(林振东摄) 以上的故事节录自“囚”一书,是每位更生人士的“剖白”。如欲了解更多关于他们的故事和内心的自白,可到展览参观,及浏览展览网站:http://www.confessionsoco.com/ (“剖白”展览资料:即日至11月27日【逢星期六、日】下午12时至6时30分。 地点::九龙深水埗汝州街269号一楼 【港铁深水埗站C2出口,经桂林街步行半分钟】费用全免)(林振东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