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人语】六旬造鞋匠无惧加租、独守工厦:直到身体郁唔到为止
“做鞋好复杂。”快要步入古稀之年的造鞋匠叶静说,做人也不简单,当年乘工业起飞的快艇,成为房屋委员会辖下工厂大厦的首批租户,以优惠租金1,050元开展事业。转眼工业式微,20人的小型造鞋工场,如今一手包办;由昔日只视造鞋为一盘生意,转为替患有扁平足、脚骨突出、脚趾重叠等足部缺陷的人士造鞋,可谓“救人”无数。今年,房委会逆市加租至1,600元,加幅近四成,“当年说要扶助中小企,现在式微了,就忘记社会责任。”他认为香港还有人需要人手造鞋匠。
摄影:林振东
当年,20多岁的叶静跟着叔叔学造鞋,满师后自立门户。他的造鞋工场曾落在深水埗、九龙城和重庆大厦,及后迁往荃湾木屋区,谁知木屋区一场大火,化为乌有。“后嚟房署起咗六幢工厂大厦,将我们安置到其中一幢,就系晋升。我睇住它拆棚㗎!第一期系点样,我仲记得好清楚。”
大火烧毁山寨厂 政府建优惠工厦安置
政府自行兴建工厂大厦,始于1954年的徙置计划。50年代,香港遍布家庭式工业及小型工场的“山寨厂”,并多设于寮屋区及徙置区,以获取廉价租金和劳动力。当寮屋区及徙置区因大火、天灾而摧毁,或政府要收回土地时,除公共房屋外,政府亦要提供地方予工场重新经营。1957年,香港落成首座工厂大厦——“长沙湾徙置工厂大厦”。1973年,新成立的房屋委员会既接手了政府发展的八幢工厦,还自行兴建九幢,不同于最初的七层设计,新工厦高达26层,1982年落成的晋升工厂大厦(下称晋升)正是其一。
为吸引中小企 月租曾劈至$600
叶静是晋升工厦的首批租户,他说:“我租10楼,成层得我一个。第一期我仲记得好清楚,十一楼以上租金贵少少,因为承托力好啲,主要系啤塑胶。10楼以下一般有重型机器。”一个单位25平方米,优惠月租1,050元。最初,整幢大厦只有30户,房委会为吸引中小企进驻,租金甚至一度减至600元,“当初每人只可以有一个单位,但因为太少人租,收咗租都唔够管理费,就畀我租多两个单位。”80年代,工业蓬勃,晋升工厦出租率达100%,每一个新厂户都喊叶静做“看更”,意指他最早来到这里,对一切都了如指掌。叶静的生意也连带兴旺起来,遂多租两个单位,把它们打通,聘请约20人,开展半辈子人手造鞋匠的故事。
工友如邻里 走廊开台打麻雀
有别于一般工厦的灰沉阴暗,晋升的单边设计令阳光洒进每个单位。只要把门打开,便可远眺山上的葵盛西邨,叶静指着山丘说:“以前对面仲是木屋区,𠮶时未有嘉里(货运中心)。”入行46年,叶静见证晋升最风光的时候,“以前呢度乜类型嘅工业都有。”
工人闲时都喜欢在走廊找点乐子,“你只要喺条走廊一嗌,实有人同你打,一嗌就几台麻雀。”叶静笑说,各工场之间犹如家人。\,“收工之后,我请佢哋去深井食烧鹅!坐满两架货车!大家开心有乜所谓。”他一脸轻松地忆述,两个女儿也在这条走廊踏着单车长大。
难舍廿位手足 一星期造3.500对鞋
说起往事,很多回忆均来自昔日廿位手足,叶静自豪地说:“佢哋都系黏掹皇帝!佢哋系手工最好嘅。”造鞋工序繁复,先为客人度脚、画样、车面、缝合、黏掹、套上鞋楦、用手掹鞋面至立体成形、黏合鞋底,最后批底。工场内没有阶级之分,叶静甚至会替兄弟买饭,“冇所谓啦,韩国𠮶张单都是靠佢哋。”
某次,韩国厂商喜欢他的手艺,找他订造五万双女装鞋,是历来最大笔生意。可是人手有限,自然要舍弃其他订单,叶静不想忘本,“你不可能为了五万对鞋,就放弃其他一直以来的订单。”最终他只答允造两万双,靠着一班手足,一星期便造好3,500双女装鞋。
房委加租近四成 斥忘社会责任
1990年代,“工业北移后,觉得政府开始唔太理会中小企。”1992年叶静回内地开厂房,“大陆学到技术后,件工(非技术劳工)七蚊一日,香港只系工场嘅师傅都一万蚊一个月。”数年后,叶静结束内地生意重回香港。回内地期间,叶静没有关闭晋升的工场。左边的单位早已换了好几伙,工人逐一离去,“香港连做鞋楦厂都冇,搬走嘅搬走,消失嘅消失,以前系木楦(人手造),𠵱家转咗做胶楦(机器造),因为木楦都赶唔上胶楦嘅生产成本同速度。咁冇模点造鞋呢?”直到最后,只剩叶静一人。
孤身守着25平方米的工作室,叶静不想放弃,无奈现实逼人。私人工厦没有如此细小的单位,但叶静也没想过搬迁。房委会辖下仍有六座工厂大厦,约有3,350个租户,租约均为期三年,现时的出租率大约为99%。叶静不忿:“细单位一定有需求。”他指这十多年也有加租,但这次加幅实在不合理,“房委会辖下嘅工厦点可能跟市值加租!”
现时,晋升平均租金约为每平方米65元,以叶静的25平方米单位为例,租金由每月1,200元加至1,600元,虽然很便宜,但比3年前的租金,平均加幅约38%。房委会回应,辖下工厂单位的租金是以市价厘定,而租金水平会因应其位置、楼龄、附近交通情况等作整。叶静曾联同20多名房委会工厦的租户示威,惟事件未有任何进展,“当年工业起飞,政府就扶助中小企,𠵱家式微,政府唔能够忘记社会责任,而且政府自己都冇扶助工业!”
为轮椅上的人造鞋
“一定要有造鞋呢个行业!因为可以帮到很多有脚患嘅人。”
“以前为赚钱,𠵱家真系为兴趣。”69岁的叶静重新在制鞋业找到乐趣,现时主要帮助足部有缺陷的人度身造出一对“靓皮鞋”。他说有不少香港人受脚患困扰,扁平足、脚骨突出、脚趾重叠等,无奈在港难觅一对合适的鞋。每隔数年,就有一位脚掌偏大的台湾和尚来找叶静造鞋,“有脚患嘅人一定系著波鞋,但有时返工要著皮鞋,有时都想著靓啲。”他忆述曾收到一个电话,问可否替轮椅人士造鞋。后来,有位女士推着伯伯过来,女儿说冬天快到,即使终日脚不落地,也想做双靓皮鞋为父亲双脚保暖。叶静觉得感动,便连夜赶制皮鞋。他拿出手机,向记者展示不少客人的照片,“因为我好想见到客人第一次著对鞋个样!所以会叫佢哋传番照片。”
近年兴起手作风,市面涌现皮革教学班,可会找人继承手艺?或另有新出路?叶静主动提及手作风不是真正的解决方法,“问题是近几年兴手作,上几堂整银包、整袋不难。但学鞋就易学难精,好多人学少少唔识就跑过来问,你唔系有心喺这行发展,我就唔教,因为我唔想害咗人哋个仔女呀!制鞋唔系三五七年就可以,你要做到想造乜鞋都可以造。”叶静指若只是“玩玩”,为兴趣,去皮革班就可以。访谈当日,有位年轻女生挤在工场内,正在默默造鞋。
女生的名字叫Jess,是叶静细女的朋友,不时以皮革创作立体动物画作。她表示不是以摆市集为目标,更不是要做生意,只是单纯对皮革有兴趣,于是她一星期来四天,跟叶静学了两个月制鞋。Jess未有考虑将来人手造皮鞋,“现在试造最简单嘅女装平底鞋,未算太难,但造错或度得唔好要重新再嚟,已经拆咗几次。”
“造鞋直到身体郁唔到为止”
“我𠵱家迷咗落去。”想不到日复日做了数十年鞋匠,叶静说比起以前更有兴趣造鞋。他坦言,造鞋已成为夕阳工业,但他有如此寄望:“造鞋直到身体郁唔到为止!”而不是因为房委会加租被迫结束这项传统手艺。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