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工匠】日遇食环十多次避走邻街 桥底线面师:真可合法?
一块布,一条线,一抹鸡蛋粉。线面师用口咬着一端绣线,双手在线上游走,交叉点在拉扯之间顿成一把剃刀,将毛发根除。一年前食环署就发牌“摸底”,近日终交区议会讨论。阿凤心里满是疑问:“真系可以合法摆档?”
屯门区议会讨论容许区内三位线面师在原址经营,合法经营之前,线面师仍然战战兢兢。其中两个发牌位置,乃屯门新墟仁爱广场对出一段启民径桥底。记者按区议会文件所示地图,找到线面师平时经营处,却是空无一人。沿鹿苑街走,见一群街坊围着倾谈,本想上前打听线面师下落,此时却闻:“靓女,系咪线面呀?”
甫摆档 食环马上趋前
线面工具,包括一块防客人头发盖面的裹头布、一砖吸面油的鸡蛋粉,以及一白一绿绣线。白色绣线修细毛,绿色线较粗,可以磨死皮、去油脂粒及暗疮,统统用一个胶箱装起。阿凤为人爽快,手脚更快,得知记者欲体验线面,二话不说马上收拾“架生”担好櫈,摆出启民径桥底工作。
未落手线面 食环已赶至
阿凤手脚快,也不及食环署人员行动快。搬好胶椅,屁股未触椅上,已经有三、四个食环署人员迅步趋前,语气严厉欲赶走线面人,知悉采访后才暂缓行动。阿凤说,食环署人员一日巡查十多次,第一次获劝喻,第二次被抓就会罚款千五元,所以瑟缩于街头巷尾避开巡查,平日只有收到电话才落街线面。“有时心脏真系唔得,惊做做下(食环人员)走过嚟罚”,线唇毛10元一次,整块面线一次不过40元,而天气太热太冷也没有客人,有时整天一个客人都没有,数百元罚款实在要命。“呢头(新墟)有5个人线面,有一个因为揾唔到食冇做喇”,阿凤无奈道。
我哋又唔系靠综援。
阔太专诚光顾
“放心啦,我喺中山帮新娘化妆㗎。”记者初尝线面难免紧张,虽然戴着口罩,仍可看见她双眼瞇成半月,和蔼的模样。阿凤一边线面一边安慰,称拔毛后皮肤光滑不用做美容。口咬紧绣线,双手一拉一扯,绣线在客人面部游走,交叉线成为利剪,线刮走毛发,难免带来痛感。
途人络绎不绝,有些人表现好奇“线面线到畀人访问呀?”又有常客经过向阿凤打招呼。记者跃跃欲试却是愚钝,顾得咬线,忘了拉扯,弄得手忙脚乱,惟阿凤仍是细心指导。她说,客人涵盖各个年龄层,有“阔太”专程找她线面:“啲人做完都畀个手指公赞㗎!”
十个工匠暂发三个牌
根据食物及环境卫生署递交区议会文件,屯门区现有10名无牌街头工匠,包括补鞋匠、钟表修理匠、锁匠、磨刀匠、线面师和代书人等,但由于不同原因例如暂停营业等,只向区议会建议发出3个线面师牌照,而事前已就经营地点咨询消防处、香港警务处、运输署及地政总署等其他相关政府部门。
阿凤直言半年多一年前有食环署人员向她“摸底”,查询发牌意向。在香港摆档两年,在行内算是年轻。她非常欢迎发牌,一来避免“走鬼”压力,二来希望手艺不会失传。原来内地新娘待嫁时,会线面“开面开眉”,有助上妆更贴服、更漂亮。阿凤相信线面美容功效,慨叹广州、东莞等地线面成行成市,如获发牌可吸引新一代入行,将这门手艺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