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之城】屹立数十年的“临时”公共设施 一张图话你知喺边!
撰文: 吴世宁 柯咏敏
出版:更新:
香港人对“临时”两字,既陌生又熟悉。在街上只要稍加留意,就会看见不少政府辖下的休憩处、街市、公厕、小贩市场,加上“临时”两字。 虽然“临时”似是预示其短暂的命运,但吊诡的是,它们却屹立数十年。
影像协作:曾梓洋
经过点算,香港的临时设施——包括康乐设施、垃圾站、街市、小贩市及公厕,原来至少有50个,总有一个在你我左近。为甚么在香港,区区有“临时”?
“临时”其实关乎政府对待土地的思维。 政府未有长远规划,某些土地未决定发展用途,于是由地政处以临时批租形式拨给不同政府部门使用及管理,也方便日后收回发展。为何政府只愿“临时”处理? 不给市民一个真正“永久”的公园、游乐场、街市? “因为政府唔够大方!”中西关注组成员张朝敦说。 “因为政府要限量发展土地,维持其高地价政策,不想一次过大规模发展某地区。”本土研究社成员陈剑青说。“因为政府系地主,喜欢怎样就怎样。短约可快终止租约,有弹性。没有规划因为不需规划。好卖,就卖左!卖唔出,就短租。”建筑、测量、都市规划及园境界的候任立法会议员姚松炎说。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