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爱雀女生携书自学闻声辨貌 落区推广“港鸟快译通”

撰文: 林可欣
出版:更新:

Sexting、Treegun这些新词汇你可能听过,但“Neighbirdhood”这个词语你又听过未?“Neighborhood”与“bird”合而为一,顾名思义,就是雀鸟融入社群。这个新词汇,其实是由爱鸟之人 张咏渝(Pamela)所创,她办了一个名为“HK Neighbirdhood”的社区观鸟导赏教育计划,将带领街坊和孩子游走社区,从听觉、绘画与考察,认识每天跟我们为邻的“港鸟”!

麻雀其实好可怜!数目虽多,却平凡得毫不起眼。但原来香港麻雀与外国的大有不同!早前香港观鸟会的“全港麻雀普查”发现,外国麻雀喜爱郊区生活,而居于香港的麻雀,喜爱筑居寄住于住宅区和公园。香港,还有不少“港鸟”爱与港人同居,这群邻居却似乎不受注目,牠们的脸孔和声音,你又能认出多少?

念美术及设计教育学 自学雀鸟知识

Pamela两年前在理工大学就读美术及设计教育学科,自学雀鸟知识,毕业习作就筹办了“社区观鸟导赏教育计划”课程。一般港人对雀鸟认识不多,当年每次观鸟课前,Pamela请参加者先讲出所认知的雀鸟名,答案仅是:“麻雀、麻鹰、燕子、海鸥、白鸽,就只有这些,没有其他了。”

当年的观鸟计划曾带领参加者到户外考察,例如到大型市区公园,以望远镜观鸟。(受访者提供)
Pamela(左一)说,只要细心留意,每区都有不同雀鸟,视乎品种多少。(受访者提供)
Pamela特意为导赏计划设计教材,加入初阶的雀乌知识。(黄文轩摄)

其实,据渔农自然护理署的记录,香港曾录得逾530种雀鸟,Pamela指,这数量为很高的生态比例,而且居于市区的雀鸟品种更占逾20种,当中更有不少是稀有品种!“米埔虽然可看到更多品种,但市区雀鸟同样有生态价值,牠们每天其实也与我们生活一起。”

教你听鸟鸣 小鸟快译通

许多人以为在市区观鸟很难,鸟儿体型较小,飞得又快又高,但每天鸟鸣萦回,小鸟是先从听觉进入我们感知,“听得到鸣叫,便能确认牠们一直在身边,因此看雀鸟时,找鸟鸣的方向感很重要。”

不过,鸡和鸭尚且易分辨,雀㖞!难分过菜芯与芥兰。Pamela传授秘诀:“不少在市区出没的鸟儿,都鸟如其名,声音和身体特征各有不同,很容易分辨的。”

在早前试行的导赏教育计划中,参加者透过声音游戏,学习寻鸟技巧。(受访者提供)

例如:当你听到一把声如洪钟的鸟声,不断重复:“Ko---el---......Ko---el---”,牠就是噪鹃(Koel),鸟如其鸣,有时确烦人;而我们经常会听到的“咕咕 - 咕……咕咕 - 咕……”,牠就是珠颈斑嶋。珠颈斑嶋:“你估吓我英文名?贴士:沐浴露品牌。”答案:“Spotted Dove.”

鸟鸣是理想环境的指标

有时候,当牠们鸣叫,声量很大,邻近居民有时却忍无可忍,但求耳根清静。“例如在美孚新邨旁的荔枝角公园、中半山的香港公园,不时有居民向区议会投诉鸟声很吵耳,晚上要关窗才能睡。”在Pamela身旁的拍档梁静衡(Jenny)补充说。

Jenny婉惜说:“但听得见鸟鸣的地方,正代表那里生态环境理想,适合人和雀鸟居住。”Pamela点头同意:“若我们听不见鸟鸣,则要反思这个地区的发展是否失衡。”

(相片由受访者提供)
(相片由香港观鸟会提供)
(相片由受访者提供)

般咸道石墙树被斩 赶走濒危鸟种

近月,Pamela伙拍Jenny,把当年这个观鸟教育计划的功课,落实面向大众,成功获赛马会基金1,5000元资助,购买望远镜、画具等观鸟用品,正挨家挨户邀请机构、社区中心和学校参与。 她们将走到参加者的社区,带领他们从自己熟悉的环境,认识周遭的雀鸟;又相信参加者,例如街坊或学生,当知道鸟儿的名字,便能像与隔壁的陈太打招呼,不同品种等如不同邻居。

Pamela(右)与Jenny是中学好友,二人一拍即合,决定申请资助,落实推行观鸟计划;她们各有全职工作,但仍坚持业余策动有教育意义的社会实验。(黄文轩摄)

Pamela多番强调,雀鸟是人和自然的中间人,生态环环相扣,她以腰斩西半山般咸道石墙树为例,“一刀切的砍伐树木,会影响该区生态,或赶走了濒危雀鸟品种,这与赶走熊猫无分别。”

“有天经过家所楼下,发现那个鸟巢被管理处拆走,同时远处传来向消失鸟巢呼叫警告的沙哑鸟鸣,当刻我很伤心。”Pamela说着,鼻子一酸,眼角湿润。

她盼望,香港人能放下手机,除下耳机,在闹市擡头,细看、聆听牠们的声音。

正式推行导赏教育计划前,Pamela和Jenny曾邀请年轻人参与试玩,最后一课是写生画鸟(Art Jamming),画下鸟儿特征,加深参加者对市区鸟的印象。(受访者提供)
参加者细致描绘雀鸟,把牠们的主要特征画下。(受访者提供)
试玩导赏团的学生,透过绘画写生,认识不同雀乌。(受访者提供)

HK Neighbirdhood
2014年成立,创办者希望以雀鸟为人、城市、自然之间的桥梁,让大众更认识社区生态。
组织专页:https://www.facebook.com/HK-Neighbirdhood-1417421981832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