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海破坏生态关我咩事?WWF保育经理:无形中影响水、食物及氧气
政府倡议填海,生态学学生阿泰在前文访问曾形容是时光倒流的做法,其后果不可逆转。这说法,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WWF)经理(海洋保育)杨松颕亦认同,更认为,2018年施政报告显示政府似乎拥护填海为优先开发土地资源的方案,与全球愈趋关注生态环境的态度反其道而行。
“当我们说保存天然生态系统,不只是说,哦,海豚还在。填海会令我们丧失大自然资源——能被量化的可能是渔业、鱼类数量;更加无形的是氧气和水质。这是很多时城市人所忽略,但却不能独善其身的问题。”杨松颕说。
摄影:欧嘉乐
委托报告指人工岛将影响本地独有双足蜥、珊瑚等
早在2011年,政府委托奥雅纳工程顾问(香港)有限公司研究撰写“优化土地供应策略:维港以外填海及发展岩洞策略性环境评估报告—填海选址行政摘要”。当时报告指出在大屿山兴建人工岛的环境问题。
大屿山资源和物种丰富,除了海豚,我们或从未了解还有什么物种一直默默与市民共存安居。报告指,喜灵洲西有本港独有的鲍氏双足蜥;长洲南周边是江豚出没热点、海滨保护区、马蹄蟹区、产量高的成鱼生产区;南丫岛北有珊瑚区和养鱼区;青洲仔东扒头鼓是白腹海雕的重要栖息地;交椅洲则有珊瑚群。
报告后来指为避开生态价值高的海岸沿线,建议发展大屿山中部水域;现时“明日大屿”建议于交椅洲、喜灵洲周边建1,700公顷的人工岛,及在梅窝作改善工程,供40至70万人居住,是为“东大屿都会”。翻查“可持续大屿办事处”发放的“环境及生态”地图,现拟发展范围至少会影响珊瑚区、白腹海雕、鲍氏双足蜥等。
生态调查相对少 影响未明
然而,“现时针对那水域范围的生态调查是相对少的。”WWF经理(海洋保育)杨松颕博士说,已知的是香港南边水域普遍是江豚出没地,岛屿附近也有不少珊瑚群。2014年,香港自然生态论坛发言人黄志俊曾受访指交椅洲浅海水域有状似羽毛笔的海笔珊瑚。
除了这些物种的栖息地将受影响外,填海亦会影响香港水流及水质。他又说:“长远而言,因为缺乏天然岛屿的树木及泥土净化人工污染物再排放海中的能力,人工岛新市镇的人造污染物会直接排放到海中,意即不论填海工程进行期间,或填海后,也一样持续造成水质污染。”
其他物种被杀被搬,关我咩事?
“当我们说保存天然生态系统,不只是说,哦,海豚还在。所有系统都正在提供生态系统服务。例如人们的食物来源,鱼从海里来;呼吸的空气,亦有部分来自海中藻类产生的氧气。”杨松颕说,人工填海工程可以令我们丧失这些大自然资源——能量化的可能是渔业、鱼类数量;更加无形的是氧气和水质,“这是很多时城市人所忽略,但却不能独善其身的问题。”
珊瑚落户在那里,是物竞天择的结果,代表该处很适合牠。如你强硬搬走牠,牠会否生长得好?一个生态系统不只一块块珊瑚,系统环环相扣——珊瑚聚集鱼,生物聚居,形成完整生态系统。生物迁移后能回复同样的生态功能吗?很难说。
“补偿机制不是万能药”
特首林郑月娥早前出席立法会答问大会时指填海技术一直进步,不会伤害生态。2016年,《香港2030+》“东大屿都会—初步概念”提出为减低对交椅洲珊瑚礁影响,建议迁移珊瑚,以补偿生态损失。但迁移是否如字面简单?“补偿措施不是万能药。”杨认为,政府经常在工程发展时有不同环境补偿措施,但现时没有数据及机制去证明补偿的效果。
“珊瑚落户在那里,是物竞天择的结果,代表该处很适合牠。如你强硬搬走牠,牠会否生长得好?一个生态系统不只一块块珊瑚,系统环环相扣——珊瑚聚集鱼,生物聚居,形成完整生态系统。生物迁移后能回复同样的生态功能吗?很难说。”他说。
最后才想破坏后怎样补偿。如果当补偿机制是万能药,有点扭曲(环评)的原意。
他强调,任何环境评估的大原则,应该是先考虑是否可避免破坏、有没有其他更好选项,“最后才想破坏后怎样补偿。如果当补偿机制是万能药,有点扭曲(环评)的原意。”WWF认为,如要开发土地资源,应先考虑棕地,填海应放最后。“填海后就无法回头,不是说拆走石屎,天然环境就会回来。一定要审慎考虑,也要有完善的海洋规划。”
他强调,任何环境评估的大原则,应该是先考虑是否可避免破坏、有没有其他更好选项,“最后才想破坏后怎样补偿。如果当补偿机制是万能药,有点扭曲(环评)的原意。”WWF认为,如要开发土地资源,应先考虑棕地,填海应放最后。“填海后就无法回头,不是说拆走石屎,天然环境就会回来。一定要审慎考虑,也要有完善的海洋规划。”
施政报告打锣打鼓说东大屿都会,似乎显示政府好拥护填海为优先产生土地的方案,这与现时全球寻找土地的方式,完全反其道而行。
中国严格管制填海 “香港反全球趋势而行”
全球愈趋关注生态环境,中国也不例外。“中国内地正实施严格的填海管制。以前他们觉得海边最易发展便填海,因此流失了很多红树林和湿地。但现时他们设立了‘生态红线’,煞停了几年间大部份填海工程计划,除非非填不可。”去年三月,中国国家海洋局提出《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要求各地实施生态红线保护制度,红线区域以内禁止开发。
相比之下,香港政府态度大为不同,他说:“施政报告打锣打鼓说东大屿都会,似乎显示政府好拥护填海为优先产生土地的方案,这与现时全球寻找土地的方式,完全反其道而行。”政府预期填海造地后2032年能入伙,民间团体本土研究社则指填海需时25至30年,填海耗时多久、耗费多少?以填海解决基层急切住屋问题的效果仍然成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