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山竹】政府坚离地?大澳居民自组“防灾”小队逃过风灾一劫
台风“山竹”袭港,市区一片疮痍——将军澳砖头四起、杏花村成了发泡胶汪洋,各区居民随即发起“社区自救”行动,协助清洁工清理塌树。大澳灾情同样严重,台风当日水浸至及腰,大批居民撤离,但不足两日大部分街道已回复原貌。与去年“天鸽”的情况大相迳庭——当时家具电器损毁严重,垃圾堆积至四天仍未清理。
这次大澳的恢复速度比其他地区迅速,并非台风的威力减弱,而是大澳人不再如往常般,单靠等待政府救援,而是早在约一星期前,就著手组织义工协助防灾,也拯救以大澳为家的流浪猫。居民发起自救小组,意味政府未能及时予以援助。当强台风变成“每年一遇”,政府除了不断呼吁外,是否能著手协助预防工作呢?
摄影:吴钟坤
台风后的星期二早上十点,乡事委员会广场上早已聚集了两批义工,一边身穿印有议员名称的鲜绿色制服,大多头发花白;另一边则穿上运动装,站在自行车旁,随时准备出发。身穿牛仔短裤、粉红色短袖上衣的German,跟乡委会义工先沟通各自的清理地点后,就跟同行的五个义工前往“黑点”新基棚。
新基棚聚集数十户棚屋居民,属台风的高危地区之一。“山竹”吹袭期间,大澳水涨至海图基准面上的3.75米,新基棚的居民被迫撤离,剩下了一屋家当。我们在棚屋中穿梭,有些居民正在洗地,也有些在清扫垃圾;German不时走进门口喊:“有需要帮忙吗?”卢女士探出头来,请义工把横放在长桌上的雪柜放在地上。
除了卢女士的雪柜,其他棚屋户的大型家具也同样“离地”——有屋顶系著三座位木椅,也有洗衣机放在高椅上。去年“天鸽”来袭,卢女士的雪柜、洗衣机及其他电器一拼浸没;今次台风的威力绝不逊于“天鸽”,但这次的家电则完好无缺。“今年义工在台风前就替我们准备,所以比上年好多了。”卢女士说。
官方式防灾:八号风球先行动
除了German及乡委会义工,有超过100名义工早在“山竹”吹袭前一天(15日),到大澳各家各户提供协助,替他们把容易浸坏的家具电器搁在高处。35岁的刘敬彰是这次义工行动的组织者之一。他早在“山竹”来临前五天,在群组与German及其他热心街坊讨论防灾的方法,并致电乡委会主席(即当区区议员)了解政府会否派员协助防灾。“他们说民安队于八号风球才会来,但太迟了;我们担心星期六凌晨会提早大水(水涨),到时就救唔切了,于是自发组织起义工。”
林郑在风灾后表示政府“在预防、应变方面都相对做得稳妥”,然而,对大澳居民而言,政府的预防措施并不够稳妥,故刘敬彰及其他街坊唯有自救。他于周三开始著手联络十多个非牟利团体,邀请他们派义工前往大澳协助居民,同时在社交平台号召,结果周六就有100多人响应参与。他们于当日分成十队,每队最少有一位大澳居民带领,分别到新基棚、石仔埗、吉庆街等十多条街为街坊防灾——架起大型电器及家具、提醒街坊准备应急物资及足够食水干粮。义工人数众多,并且来自不同机构,传递讯息时有出现混乱情况吗?刘敬彰说:“整个行动目标清晰,一是减少损失,二是人命零伤亡,义工都知道怎样做。去年‘天鸽’没有出现伤亡,但我们损毁了足足四五百部雪柜洗衣机等电器,如今估计只是损毁数十部。”
刘敬彰忆起台风来临前一日,天气异常晴朗,纵然有警察及民安队劝吁撤离,大部分居民也无动于衷,唯有邀请义工加入呼吁。“他们劝了三转,直到黄昏都只有10多人走。到星期六深夜,街坊义工都一齐劝吁,就走了20至30户。”
救老人也救猫
大澳的居民有八成半是长者,他们的安危有不少团体关顾;然而居于大澳的还有百多只流浪猫,牠们的生命就仅有German及义工来照顾。German是大澳流浪猫之家的创办人,关顾街坊救灾行动的同时,也要为流浪猫提供“避风港”。我们回到了“流浪猫之家”的会址,她抱起混杂著橘子纹理的家猫坐下来,说:“稍后就要把牠带回主人那边了。”有些居于棚屋的街坊需要撒离,但猫儿无法同行,就拜托German帮忙照料。即使猫儿有主人也要额外照顾,更何况是只身在外的流浪猫呢?
German早在台风来临前一星期,跟义工到大澳不同地方捕捉流浪猫。虽有义工同行,但为免猫儿受惊,她选择徒手捕捉,没有捉猫经验的义工只能从旁协助。她伸出手来,展示满布爪痕前臂,叹著气说:“我连续几天没有睡觉,就是为了捉牠们,但得我一个又做得几多?只可以尽力做,我问心无愧。”全大澳有百多只流浪猫,台风前夕有二十多只流浪猫及家猫暂住在会址三楼,数字并不显赫,但足以教她疲累不堪。“街猫懂得找高处或空置房屋避难,牠们的感应能力比人敏锐多了;但大澳有些有机会塌树或塌山泥的地方,就要去捉那边的猫。”
自六年前组织“流浪猫之家”,照顾大澳猫儿的责任几乎全都扛在German肩上,幸好如今暂未收到有街猫伤亡的消息,让她舒了一口气;但她忆起“山竹”来临前夕,多个晚上担心得难以入眠。“大澳是我的根,流浪猫也是大澳的一份子。如果今次浸了会址的话,我就完全失去了精神支柱。”
望官民合作 不用资源重叠
经过去年“天鸽”一疫,大澳居民深切体会到强台风不再是“百年一遇”,而是每年都有机会经历的自然灾害,教他们必须严阵以待。German并不期望政府对流浪猫提供任何援助,但当区居民的防灾工作,刘敬彰则希望政府应牵头防范。“这次防灾的效果算是不错,但我很想做到民间组织同政府能够合作,如今仍是未能做到。”他解释,台风前夕,民安队、警察都高度戒备,而食环署则于风后翌日派夹车清理垃圾,比去年的效率高,但事前的沟通仍是“各有各做”,缺乏协调。“我们组织了义工之后,发现政府也派义工进来,这样我们的工作就重叠了;加上民政事务署有居民的统计数字,如几多户独居老人,这些资料能够公开,透明度较高的话,我们就更能掌握人手去分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