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患者有医可求 远比谢绝“非紧急”个案重要

撰文: 01医务所
出版:更新:

虽然按供求定律,公立医院急症室加价,求诊者会减少,但他们所有的病仍要处理。假如急症室加价至与私营市场相若,一部份病人或真会到私家诊所求医;但笔者相信,宁愿不看医生的人比例会大增。他们会自行购买成药、到外地求医,又或轻信网上资讯用上“偏方”了事;更甚或忍病、“不医不药”,成为隐蔽患者,到病情危急时才求医,后果不堪设想。

撰文:医善同行医学顾问、急症科专科医生刘启基

医善同行医学顾问、急症科专科医生刘启基

讨论急症室轮候问题时,很多人跌入一个盲点:病情较轻而被认为无须到急症室尽快求医的患者,都可循普通科门诊、私家诊所及医院,又或自行服药、在家休息等方法“解决”。这背后有个假设:所有公私医疗机构之间的收症标准绝对清晰,而病人亦绝对掌握这些资讯,也绝对明白自己身体状况轻重。

既然现实做不到上述假设,那价格及轮候时间就是分流的要素。文首提到,如果急症室次紧急、非紧急收费与私营市场收费相若,不愿久等的病人或许会离开急症室。可是,当大批病人宁愿在急症室等上半天,他日果真加价,部分市民不能负担私家医疗的所需费用,最后还是会先预约普通科门诊,若预约不成又要滞留在急症室内,始终达不到疏导急症室人流效果。此外,当公院加价后,大量病者涌入私营系统令其饱和,私营机构亦可能以同一手段,即以价格控制其供求。结果,公私营的价格差距仍无法消除。

笔者指急症室服务另一个老掉牙的矛盾,就是如何正确疏导“非紧急”病人之时,又不会让他们变成下一个“危重”患者。(资料图片/夏家朗摄)

那么,加价后不肯求医的病人,就会在家休息,服用成药或偏方了事。例如关节或肌肉痛患者会服用止痛药,而止痛药常用成份有扑热息痛、鸦片类、止痛消炎、神经止痛药及肌肉松弛剂。当中止痛消炎药尤为值得注意,因为此类药物可能引致肝肾损害,胃炎胃溃疡,甚至肠道出血等可致命副作用。而感冒用的成药,常见成份除扑热息痛,布洛芬等,治鼻炎成份则有抗组织胺,其余成份包括咖啡因,麻黄碱(类似中药炙麻黄的生物碱及人体内的肾上腺素),可待因等。

上述成份并非任何人都可以安全使用,各种副作用不可在本文一一详述,但常见案例是长者患有高血压或心脏病史,服用过含麻黄碱或咖啡因的感冒成药或中成药,可引致心悸、血压高、失眠等。而用作止咳的可待因则有依赖甚至滥药风险。

医院犹如一座城市的心脏,基层医疗及公共卫生系统犹如血管,保养滋润整个城市。(资料图片/吴钟坤摄)

医院犹如一座城市的心脏,基层医疗及公共卫生系统犹如血管,保养滋润整个城市。笔者行医经验所见,到急症室求医人士以长者及长期病患者为主,部份人士病情复杂,即使发烧头晕、食欲下降,也可以是严重疾病如肺炎、血管疾病或尿道炎等早期病征,普通科门诊未必能处理这类情况。此外,天气骤变,新冠、流感、支原体及嗜血杆菌肺炎接踵而来,加上自身慢性疾病缠身,想到私家医院求医,费用就数以万至十万元计;部份人士不能负担费用,最后还是回急症室轮候,但又可能被视为非紧急类别,成为“死结”。

其实,急症室服务另一个老掉牙的矛盾,就是如何正确疏导“非紧急”病人之时,又不会让他们变成下一个“危重”患者。急症室是医疗系统的重要一环,而急症室及院内外医疗系统唇齿相依。如以新政策改变急症室求诊者比例,必然影响其他医疗机构。任何比例改动都需要整个医疗系统配合,当中,公私营基层医疗、健康教育、疾病预防,以至监控处方药物尤其重要。教育公众需要时间,在今天的经济、社会大气候下,更需要耐性及时机准备。

“01医务所”与慈善团体【医善同行】合作,逢周日刊登由医护人员撰写的医健文章。医善同行于2019年成立,期盼凝聚社会上的爱心和力量,鼓励有心人踊跃参与医善同行举办的义工计划,各展所长,帮助弱势社群。

医善同行会以专业团队的运作方式,致力提高赞助人与赞助机构的信心,达到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的目标。

网站亦会为巿民提供正确的医疗资讯;并举辨不定期的医疗健康讲座和义诊,同时积极与其他社区组织及医疗机构协作,为市民提供各种医疗服务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