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个月后再现同类事故 女婴父:对医生、医管局希望幻灭决移民
“系幻想被破灭,对医生、对医管局嘅幻想同期望被破灭。”L先生的女儿因患有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一出生便要送到儿童医院进行手术。原以为做过手术后女儿便可健康成长,怎知却发生医疗事故,女婴被注输十倍的氯化钾,令其心跳一度停顿。
最终L先生的女儿仅生存短短18日后便完结一生,在九个月后L先生发现太太再怀孕的同时,却见到玛丽医院再现同类事故,故决定离开伤心地移民到外国落地生根。他直言,不舍得由小到大成长的香港,离开是迫不得已,“唔系好想又要见返𠮶堆医生,就算唔系妇产科,但我都会谂返起依段经历。”
“依个BB由廿几周,我已经知道佢生命好危险,我哋一直都好小心好辛苦,希望不好早产,希望不好有任何事,可以长到最大。”L先生与妻子一家高兴迎接新生命的到来时却传来噩耗,在一次产检中被告知胎儿左心房及左心室“细到几乎见不到”,生存机会渺茫,“当时第一个照嘅医生同我地讲依件事系好难成功,心理压力好大,建议我哋未必咁样搏,的确心理压力真系好大、好辛苦,真系好辛苦。”
不过,L先生与妻子决定不放弃女儿,为女儿取名时亦特意选择带有希望的意思。在绝望之际,儿童医院为L先生带来了希望,指胎儿并非完全没有机会生存,在出生后可进行单心室循环手术(Norwood手术),存活率可高达70%,“当时我哋已经好开心,因为由一个无可能变咗就有可能。”
因为儿童医院同我哋讲,BB愈大,手术成功率就愈高。𠮶时我哋咩安胎、稳胎嘅嘢都食哂,做尽哂一切,𠮶阵嘅时间系好辛苦。
在得悉女儿仍有很大机会健康成长后,L先生与太太每日都小心翼翼保护胎儿,希望女儿可以有更大机会生存下去。最终女儿最终成功出生,并在三日后被送入手术室,进行历时12小时手术。以为做过手术后女儿便可健康成长,怎知女儿在完成手术后的翌日遭注输十倍的氯化钾,令其心跳一度停顿,最终在事故发生后的13日离开人世。
儿童医院其后成立的根源分析委员会完成调查相关事故,并在三月底应家属要求会面及进行电话会议,交代报告内容及改善措施,不过在会议上两名医生未有交代有何实际改善措施,仅指可以稍后书面回复交代详情,“佢哋甚至话,其实我哋委员会不需要同你交代,但见你咁担心所以先见下你。”
我𠮶时对儿童医院仍然相当感激,佢哋帮咗我哋好多,我唔系想话要打电话去报馆,我净系想要个enhancement measure,希望其他医院唔会再发生类似事件。
不过,L先生却迟迟未有收到相关信件。记者去年12月向医管局查询后发现,院方曾于前年6月向L先生发信,惟相信是信件被寄失。儿童医院因而再在去年12月重发相关信件,惟该信亦只是轻轻带过会加强氯化钾的贮存监管、提取及配制程序,未详细列明会有否改善措施。
在L先生追问下,院方才向L先生解释,已进行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在儿童深切治疗部的叙化钾现存放于智能药柜,有助监控使用情况;如情况合适,护士会使用已预先稀释的氯化钾,毋需人手稀释等。
值得注意的是,相关措施仅在儿童医院推行,其他公院并没有硬性规定要跟随。玛丽医院在前年9月再次发生同类医疗事故,一名病人接受中央静脉导管护理程序后,准备进行氯化钾溶液补充治疗,护士原需以生理盐水冲洗导管,但误以未经稀释的钾溶液进行冲洗,病人随即心跳停顿,经急救后才恢复意识。
“当时觉得都估到系咩都无做,但同时又觉得无可能咁样。”见到玛丽医院再现同类事故的同时,L先生亦发现太太再次怀孕。他直言,不想离开自己土生土长的地方,但自己对医生、对医管局的幻想及期望已被破灭,不愿再经历同样的经历,几经挣扎下决定离开香港。他说,离港决定极艰难、好巨大。“我父母仲喺香港,佢哋见唔到个孙。”
L先生与妻子移民外国,并顺利产下二女,在当地落地生根。虽然事隔已近两年,但他直言从未忘记过与大女相处的点滴。他又指,会经常与二女提到姐姐,家中的布置亦会与大女的名字有关,“有阵时我哋会三个一齐行去露台,近住个天有个月亮,咁好似感觉我哋一家四口靠得近啲咁。”
虽然当时咁啱疫情,我唔系好多时间入去,但我都好珍惜每日入去同佢嘅时间,佢有捉住过我只手指,𠮶啲我全部都记得。
关注病人权益的社区组织协会干事彭鸿昌表示,现时医院发生医疗事故后,会通报医管局总部,各医院的质素及安全部须自行去审视事故,并医院相关部门提出建议。不过,现时无法决定是否所有质素及安全部都会审视各医疗事故,“而提出建议后,又要再同相关部门倾,佢地又未必跟或者做。”
他建议,医管局现时在各专科都有设统筹委员会,如其专科发生严重事故都应在会上交流,并得悉相关改善建议,让他们可以带回去自己医院再作分享及改善。
医管局回复查询时表示,除上述事件外,医管局在过去三年尚录得一宗与氯化钾注射相关的重要风险事件。医管局非常关注医护人员使用高浓度电解药物的情况,除遵从既定指引外,已特别就有关事件重新检视氯化钾的贮存及使用情况。此外,医管局亦透过不同渠道包括《风险通报》、《病人安全快讯》及医疗事故分享会等不同平台,向医护人员分享个案和相关改善建议,以尽量避免同类事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