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隧车流量不均持续 立法会研究:红隧东隧平均车速慢西隧约四成

撰文: 潘嘉宝
出版:更新:

政府无心解决三条过海隧道车流量不均问题,红隧、东隧继续塞爆。立法会秘书处资讯服务部资料研究组的研究发现,红隧在2016年全日行车量约为11.5万架次,超过其设计容车量接近五成;车多引致挤塞,研究同时发现红隧及东隧于去年早上繁忙时段的平均车速较西隧慢约4成,反映红、东两隧使用量甚高。

红隧塞车问题无日无之。(资料图片)

研究指出,去年过海隧道交通流量每日平均录得25.8万架次,三条过海隧道中,红隧的使用量最高,交通流量占四成四、东隧占两成九、西隧占两成六。东隧去年每日平均行车流量近7.6万架次,隧道设计容量为7.8万架次,反映已接近饱和;西隧最“松动”,去年日均行车量约6.7万架次,远低于11.8万架次的设计容量。

在2007年至2016年间,随着东隧的每日交通流量增加,早上繁忙时段隧道的汽车行车平均速度亦由每小时44公里减慢至每小时32里。红隧塞车问题多年来并无改善,汽车行车平均速度仍维持在2007年每小时34公里水平。

西隧车流量明显较红隧及东隧少。(资料图片)

研究组认为除了红隧、东隧及西隧之间的收费差距是导致三隧车流不均外,三隧的位置亦加剧了交通流量分布不均的情况。尤其是红隧位处中心地带,连接道路网络完善,因此与另外两条过海隧道相比,明显占有地利,使用红隧不但车程较短和较为方便,燃料费用亦较低。研究组相信中环湾仔绕道通车后,西隧使用量会增加。